美文网首页
一路向北 2008

一路向北 2008

作者: 北门清 | 来源:发表于2016-07-05 10:16 被阅读20次

    计划了很长时间的旅行,天算不如人算,到最后只能一个人走,准备好东西,背上行囊,放飞自己的心灵。

    8月11日6:20从西安出发第一站榆林.

    7:30坐上到榆林的大巴,一上高速曾经熟悉的风景已不再熟悉,,从川口上高速,天渐渐变了,湛蓝湛蓝的,几朵白云飘在上面,在高原上感觉触手可及。昔日的秦直道,其直如失,如今的高速在高原上穿行,一过黄陵,高原唯唯莽莽,气势壮观,一道道塬梁如水墨画般呈现在眼前,绿草覆盖,如同一列列军舰在高原上奔行。

    过了延安以后,高速又上了一个高度,在梁脊上穿行,不时有河水从路下穿过,高原上的河,都不是很大,没有南方河的气势磅礴,静静地流淌着,没有人会注意到,也无需注意,只有在每个转弯的悬崖被不断冲刷出来的水纹仅仅的诉说着古老的传奇。

    不是路旁呈现有小的水塘,或者是水池,那可是在黄土高原上少有的,有水的地方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水草丰茂,时光变换有时真得都不知道身在何处。路边不时有提醒游人的路标,“大漠风光,敬请欣赏”

    天很蓝,远处云稍多,天际间,那高原已与天接,,窗外阳光很晒,下车休息的时候,在阳光下迎着光很热,在阴影处,有小风,又觉得冷。在高原上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路在车轮下延伸着,路两边逐渐出现沙丘,这里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在目光所及基本被植被覆盖,蒿草有半米多高,不时有野兔从中窜出,转过大一个沙丘或者是沙山,忽然从右侧的群山之中出现一个城市,------这就是榆林了。

    下午4点到榆林了,大巴沿着榆林城墙走着,斑驳残缺的城墙与西安城墙何等的相似,在榆林东关车站下车。

    给陕北-----我们同学孙世生,从毕业一直就没见过,来之前班长把他的电话给我,专门说到了一定打电话。

    晚上一起吃饭,聊天,回忆了很多在学校的事情,感动。又聊到毕业以后,陕北跑过车,贩过煤,....搞过很多,都没有成绩,最后选择了当老师,从初中教数学开始,到现在带高三毕业班,在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乐趣,呵呵呵呵,生活和我们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谈笑间,十二年已过,这也许就是轮回。

    7:30从酒店出来,一大早,打好背包就去了镇北台------万里长城第一台,榆林城北7公里。门票25元.站在酒店门口,穿着短袖,感觉有点冷,就选择打车,打车13块。

    景区里没人,可能是太早了。长城见了很多,在北京去过八达岭,那时候没有相机,没留下多少照片,只是觉很雄伟,后来去过黄崖关长城,又是一番风景,也很不错,05年去了司马台长城,险峻无比,接着又去了北固口长城,在卧虎岭长城修在山脊上,从上面向下看,悬崖陡峭,视野开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叫一个奇,冷兵器时代想在这些地方的长城上打开缺口,我看是难。

    这镇北台修在高坡之上,向下看一丝没有险峻的特点,只是在茫茫沙漠中高起了土包,视野开阔,却无险可据,长城依稀还能看出当当年的走向,一些地方还存有坍塌的长城,一些地方已不足一米,只留有一些基座的夯土,我想镇北台如果在古时也是这样子的话,最多也只能起到过关检查,遇敌报信的作用了。镇北台太高30多米,共四层,气势雄伟,站在最高处,天高云淡,茫茫大漠尽收眼底,有时候在想要早生500年,老子也是一方山贼。

    看完镇北台下来向西走两公里,就是红石峡了,这可是塞外碑林,唐宋以来一直是文人骚客必到之地。摩崖石刻分布在榆林河两岸,也是当年游击队经常开会的秘密地点之一,有革命诗可见。这两个地方分别在公路的两侧,背着包沿着景区公路一直走进去,稀疏的白杨也遮挡不了火辣辣的太阳,在30多度的烈日下,行走可不好受,不过多年养成的行走的习惯,倒是问题不大。在路上有几个有人走着就不行了要休息。

    从红石峡出来已经12点多了,才觉得有点饿,又从景区走出来花了大概20分钟,在路边等公交车,半天不来有点着急,怕赶不上去鄂尔多斯的大巴。凑巧有一个骑摩托的大哥从远处过来,要到城里去,看我在路边站着,我也看到他了,我就喊‘摩托,到城里不’,那位大哥听到我在喊,直接就停到我面前,

    ‘上车’,还没发动,

    ‘多钱,’

    ‘8块,’

    ‘5块行不,’

    ‘走’

    坐摩托后面,我们俩就开始谝,不知不觉到汽车站了,还没停稳,就有人和他打招呼,我问多钱,

    ‘不要钱,你这后生人好,不要钱了,你在榆林玩好就行了,呵呵。

    感动。握手,感觉到榆林人民的厚道与朴实。可惜忘了和这位大哥留个影。

    有时候就象这样错过了,可能这一生就不会再有了补救的机会了。错过了就只留下遗憾。

    1:30分刚好有到东胜的大巴,赶紧买票。

    坐在车上慢慢的向北上了包茂高速,高速路从长城上的豁口跨了过去,从这里所看到的长城和平日所看到的长城迥然不同,只剩下时断时续,依稀可见的基线土墙,在高速路边上有一个土包,起初以为是个平常的土包并没在意,眼光越过土包看到远处的镇北台,沿着这一线不断有土包出现,或大或小,或高或矮,脑子一下子明白了,那绝不是什么平常的土包,那是长城上遗留的烽火台。六百年的岁月,一晃就过。六百年的风沙,再坚固的城墙,也斑驳的只剩下黄土一抔。

    一路向北。榆林城在身后渐行渐远,前面越来越荒凉,眼见之处只有黄沙,有些看到的不是黄沙也不是土,那也许就是沙化的土,就在这大漠中一丛一丛的沙柳,沙棘倔强的生长着,用自己的那丛绿点缀着这茫茫大漠。

    从地理上讲秦,明长城大致是沿着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修建的,这反映出一个问题,400毫米等降水线就意味着关内关外两种不同的生活,关外是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降水,越往北降水越少,不能耕种只能放牧,属于游牧文化。关内降水都在400毫米以上,可以种植,属于农耕文化。正是这长城无形当中就把两种文化分割开来,古人并不知道400毫米等降水线这一概念,可偏偏这长城就是修建于此,硬生生的把内地和大漠分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就在这长城上演艺着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恩仇。兰花花,走西口,孟姜女哭长城,杨家将保家为国,昭君出塞和亲。在红石峡有摩崖石刻可见。自古各民族交汇于此,互通有无,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第二站鄂尔多斯(东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路向北 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bv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