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天三千字2020-07-23

每天三千字2020-07-23

作者: 点点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07:08 被阅读0次

    大脑是可以重塑的,这是我这一年来最重要的认知,我将每天写3000字来训练我的大脑。

    刻意创造一个环境

    自从我成为了微信群管理员,开始运营社群的时候,我的所思所想几乎都是围绕着社群,不管我的心思跑得多远,最终还是会不断地吸收不同的信息,使之成为我对社群运营的思考。

    社群这件事情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吸收与之相关的信息。

    当我有了这个身份捆绑的时候,我感觉我身上有了当担,我必须要照顾好这帮孩子。

    因为管理了这个社群,我看公众号的时候,听采访的时候,我的的大脑都有有意识地吸收跟社群有关的信息。

    我所见的所思的所想的,都会不断地聚焦到一个沙漏,然后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

    我对社群的责任感倒逼着我不断地思考,尤其是越是自我感觉进行得不好的时候,就越会不停地思考。

    我发现有一点就是,虽然我总有一种想退出的念头,但还是被牵制到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坚持,坚持,是因为老板大人还在坚持,所以我也跟着坚持,社群的讨论氛围真的需要持续吗?

    这我又不得不思考了,即使看了书,也不见得就能很好的评估社群的价值。

    因为行为的产生,需要想法,也需要能力,需要不断地灌水,浇灌。

    哪怕你有很多的想法也是不行的,你需要技术支撑,需要核心能力支持。

    社群的运行,需要用户的认可,用户的维护。

    明明社群是在进行中,但我后面的时候,其实是越来越乏力了。

    我越来越觉得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在跟自己的内心做斗争的。

    心里喜欢就会去做,心里恐惧就不想做事情,以为很强大的老板大人也会有无力感。

    可能是因为这样吧,所以越是身处高位,越是高处不胜寒。

    当我当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员之后,我已经几乎没看书了,因为书既然只是一个载体,那么我可不可以把对书的这个权威载体给破解掉呢?

    书是人说的话,人说的话来源于思考,思考的载体来源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

    书是人们思考过后,经过筛选提纯淬炼过后的思想倒影,经过文字倒映在纸上的一个倒影,它文字本身所能反应的也不过是思想的一个纬度。

    读别人的书,基本都是了解一个事物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思想倒影在纸上的一个纬度。

    思考是会随着阅历的增加,思考深度的增加,变得日新月异。

    所以想要去认识真实的世界,一定要是需要通过实践去了解说这个理论,他究竟存在现实实践中的哪一个局部?

    社群的本质是什么?一群人因为某一个共同的需求,被聚集到一起,成为了一个生命共同体。

    社群若是需要扩大规模,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从而满足宿主对能量无限制的擢取,变现是基于求存的需要。

    如果一个社群无法变现,那么势必会维持不了多久,一个社群若是日渐沉寂,人心也会涣散。

    环境是由信息搭建而成的一个有结构的组织体,人既是信息的承载体,亦是结构中的一个节点。

    社交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子集,社交的空气中飘荡着情感的交流,合作的交流,信息的交换。

    所谓节点,背后都是知识结构的承载。如果承载体不是人,是计算机,是书,其实也是一样的。

    所见之事皆为书,信息来自声音中,来自于味道中,来自于光线中,大脑通过自身打造形成的信息收集网络,在大脑中形成了固有的内在模式,就像扫码器一样,不断地从包裹在周围的光线中,声音中,味道中的乱码识别出自己熟悉的信息,自己想要的信息

    所读的书是环境的一份子,所接触的人是环境的一份子,所做的事情是环境的一份子,所经历的事情是环境的一份子。

    环境是重塑大脑的关键。

    人生之四大得意之事:

    金榜题名时,

    洞房花烛夜,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其中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都是跟人生的选择有关系的。

    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一起读书

    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

    都是在重塑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环境。

    重塑自己的信息结构体

    人接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之后,就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工种。

    在蜜蜂的繁衍过程中,有蜂王,工蜂,蚁蜂的分类。

    蜂王负责繁衍后代,她是不需要干活的,工蜂是负责跟蜂王交配的,蚁蜂是负责辛勤的采蜜的。

    也就是最经常被人们歌颂的对象——勤劳的小蜜蜂。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除了一部分来自天然存在的事物之外,其他的信息来源基本是各种社交媒介。

    包括我们的微信,微信朋友圈,知乎,QQ,头条,酷狗,拼多多,b站,公众号,各种网站……

    我们每天看到的这些社交媒体都是一朵朵花,我们明天睁开眼睛,就开始不停地从花丛中采集花粉,然后搬回蜂巢。

    但是这些花粉的质量如何呢?

    如何判断这些花粉是适合我们的呢?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良我们自身的采集器,不断地优化我们对信息的敏感度。

    如何优化呢?

    多实践,做事情越多的人,踩到坑的概率越大,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并且把事情做好的过程,会重塑我们大脑的认知。

    为什么事情还没开始做的时候,总是充满恐惧呢?因为没有结果,所以不确定。

    而一旦开始做事情的时候,确定性就增加了,因为发生过的事情会一一地展现在你面前,刻印在你的大脑里。

    你会记得当我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事情其实是这样发生的。当我那样想,那样做的时候,事情其实是这样发生的。

    你能记得的事情都具备了确定性,你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具备了确定性。

    怎样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增加做事情的确定性呢?

    多在脑海里演练,平时看别人做事情的时候,多观察,多模仿,多准备几个预案,要意识到不管准备得多么充分,意外总是会发生的。

    比如说熬夜了,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做事情一直出错。

    比如说如果要坚持每天3000字,那么就需要确保身体一年365天都不会生病。

    预案就是系统中的一个多余部件,有点消耗能量,有点占用空间,当程序运转得很流畅的时候,没有这个部件也是没有关系的,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这个部件就会彰显出他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汽车中常备的备胎,防爆系统,生活中常见的保险,曾经有调查显示,有买车险的车辆出意外更高,这是因为人们买了保险之后,确定感更高,所以更加肆无忌惮。

    人一但对一件事情有了足够多的确定感的时候,更容易感到放松。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挥霍的时候,你会更加愿意去做一些疯狂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当你被生存环境所迫的时候,为了追求足够多的安全感,你就会放弃其他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未来的价值更高。

    很多人选择的确定感是追求线性的安全感,这件事情我过去做过的,是我熟悉的,那么我在这件事情上有确定感,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打工呀,因为打工有确定感,每个月底,老板准时发工资,收入是可见的,清晰的,但是弊端就是没什么挑战性,没什么成就感。

    我不需要为了赚一块钱,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只需要完成老板交代给我们的任务,我不需要放下面子去求人,求人是可耻的。

    我每一天的思考都会嵌入在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中,当我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是有计划的开始做一件事情呢?还是脑袋一拍,说干就干。

    就像玩知乎一样,我发现当我有了升级,涨盐值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是去看答案,而不是看官网。

    如果可以重新开始的话,那么我要从第一天开始就记录导致顺利升级的路径,并且多测试,多对比。

    找到官方文档,认认真真的阅读三遍。

    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在于新手需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理解,一个工具一个工具的使用。

    而专家不一样,是直接看文档,看看这个转件跟其他软件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个不同,使他具备了什么能力。

    专家不仅对信息的处理,调用能力更高,更重要的是专家能从整个生态链去理解这个软件。

    面对同一个软件的时候,专家是站在封顶,新人是站在山脚。

    专家可以一览众山小。

    所以专家的视野更广,更高。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其实是可以创造一个环境的,但是写着写着,有点离题万里了,不过挺好的,至少写了3000字,把每一天的首要任务给完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三千字2020-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fc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