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墙上都有一个方方的盒子,下面有一个挂绳控制,那是广播,看一下绳子开了再拉一下,关了。广播里既有普通话标准的播音员在里面播音,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犹在耳畔,也有充满乡土韵味的镇村通知。
一般放电影的通知在两三天之前就会通过广播告知村民,而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从听到通知的那一刻,期盼和热情是越来越高的,一直到放电影之前,那个热情的火焰烧到最旺。放映当天中午,早早的就规划起晚上吃的晚饭,如果要烧晚饭的话,煮好粥把它变凉,有的时候再炒一份蚕豆,一半留着放袋子里干吃,一半炝着吃。吃完晚饭,若父母愿意便带着我们去看电影,如果父母不想去(现在知道了,父母哪里是不想去,实在是因为干活太累)那我们就和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去。说一起去实际上就是大家一起走而已。那时我们村放电影的地方是在村部前面的广场上,早早的就会有村干部把广场收拾干净,空出一大片来,放电影的是固定的人,叫周胡山。支起一个白色的幕布,很大很高,到了放映时间就把好几个金属状的盘子架起来,随着金属盘子的转动,电影就在大屏幕上开映了。先前几年看电影,大家是要自己带凳的,为了方便通常大家都带一个独凳,后来好像有一阵子不需要带凳了,只要人去看就行。印象当中那时的电影好像也不要电影票之类,至于村里是否出钱,那我就不知道了。好像还记得那个放电影的人是各个村里轮流在放。每每放电影之前人一潮一湖的往广场上涌,你散场之后,人们忽然间又一哄而散,却是不停的评价着,交流着。无论是开映前的人潮涌动,还是散场时的意犹未尽,在我的印象当中实是壮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