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坦白,我没有上过高中,更没有参加过高考。我的学校教育,止步于中考。
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了十年,才终于放下了。
这十年,我看到学校就忍不住张望,感觉心酸,看到背着书包的学生就羡慕。听到同村的同龄人谁谁去那个大学了,我就心痛,就在心里想,如果我继续读书,这会应该是哪个阶段了……
关于考试上学的梦,这十年间从没断过,醒后,无一不是深深的失落,掩面长叹……
因此来深圳工作稳定后,一天在路边一拿到发传单的人发的成人高考的传单,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之前没有听说过,看到时也没有详细了解,就满怀希望的参加了。“高考”二字击中了我。
我报了考前培训班,每天按时上课,看书,学习,充满热情。似乎失去的被我找回了。
考上后,我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但是我的学习模式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我渐渐知道了成人高考在很多人眼里是没有含金量的,我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我开始失去热情。
我还是毕业了,但是我知道我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这个是没法骗人的。专业不是我感兴趣的专业,学起来一头雾水,信息也比较闭塞,我没有找书本和老师以外的渠道去学习我的专业。
我学的专业,我考的证,对我后来的求职没有起任何作用,因为我没有往这方面深入去努力。
而我的大学梦,还是没有被满足,还是悬在那里。
直到有一天,我回过头来想了一下我的成人教育经历,我问我自己,你想上大学,到底是为了学知识呢,还是只是给别人看,或者是满足虚荣心?
我发现,我并不是单纯的想学习知识而想上大学。当然,上大学,也真的不是单纯的只学习知识,还有眼界的开阔,观念的改变……
可是这些,也不是大学才有,不是只有大学才能学到。
如果我真的是为了学习,长见识,那不上大学也能学习。
我不是说大学没有必要,只是我的情况,再纠结下去,就纯属是浪费时间了,我必须作一个了结。
如果是为了学知识,开阔眼界,学习新观念,不去大学一样可以,虽然过程要曲折一些,但这是有先例作为佐证的。
如果只是为了虚荣心,那这大学,你不去也罢。难道当初想让父母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
他们那么辛苦,你真的忍心?
这样思前想后,把事情想透之后,我才算把心收回来,放到了我认为人生当前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上。
真的放下了吗?我也不敢确定,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妥协吧。
也许埋在了心的更深处了 。
可是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我的人生的那个阶段结束了,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紧紧抓住不放,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耽误了这个阶段该做的事。
难道我的人生要栓在这一件事情上吗?难道人生只有这一件事,其他都不值得你去体验?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此期间,我又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有些人辍学,没有我这么强烈持久的纠结,我对大学的执念是来自哪里?
豪不费力,我就找到了。爷爷是读书人,他可以说是饱读诗书了。
那个年代的人 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小我耳濡目染,终于这种观念也深入我心。
从上学开始,家人就不断向我灌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环境的局限,他们又不能在学习上给我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我周围人,那时候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靠自己。不像现在,很多都是举全家之力在托举。
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一心只想着读书,没有想过其他。
当时中考之后,分数不够,必须交一笔费用才能上高中。家人决定止步于此,让我直接工作。我当时实在来不及思考,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都是懵的状态,以至于醒来,认清现实后,心里是无尽的痛,这一痛就是十年。
我想,如果没有那么深的执念,我是不是不会这么痛苦,而是会早一点适应接受现实?或者早一点转向,走另一条路?
通往罗马的路千万条,我为什么要死磕这一条?
我想,这是因为我认定,去往罗马的路,只有这一条。
当时这条路不通,我认为我永远也到不了罗马,本来我是有机会的,可是现在我已经永远的失去了。
有人说:人生最珍贵的就是已失去的和不可得的。
可见,这珍贵,大多来自人的主观。
现在社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学习资源在网上都能查阅,图书馆也很普遍。
要学习什么,都能想办法找到资源。
所以我在想,我不能把读书上大学的执念再传递给女儿了。
我想让她知道,这只是通往罗马的其中一条路,这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她可以选其他的路 ,她甚至可以选择罗马以外的其他目的地,为什么不可以呢?
找到内心想走的路才比较重要吧。不被外界裹挟,找到自己的热爱,才最重要。
又到高考季,让我又想起了我曾经的大学梦。
希望高考的学子们,能够不负青春,努力拼搏。
希望他们就算没有考入理想的学府,也有勇气和信心,选择合适自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