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直以来我无比讨厌自己一个人吃饭,觉得好无聊好孤单,总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完成,一点都享受不了吃饭的乐趣。
觉察:
一个人吃饭让我感受到什么?
↓
无聊,没意思。
为什么呢?
因为没人陪,没人说话,太没意思了。
为什么有人说话就有人陪就有意思呢?
因为有人陪说话,我吃饭会开心些,还有人关照我,看我吃得习不习惯,好吃不好吃,我想得到被照顾的感觉。
那这种照顾我可否自己给予呢,喜欢吃哪个我就多吃点,不喜欢我就不做了,下次换喜欢的做和吃,小时候当自己没能力做时,肯定需要父母细心的照顾,现在我长大了,我自己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做喜欢的菜,吃想吃的菜,体味美食,把餐桌收拾干净整洁,可以插花,摆放水果,也很和谐,很温馨,很甜美呀,这些我都可以自己造,人家是可以造给你,但发动机永远在自己身上,你不可能一天24小时为你造吧。
对应的生命故事:
小时候因为贪玩,不想吃东西,爸爸妈妈强迫我吃,说不吃会饿死的,所以吃饭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般,不让自己饿死,一点也不享受吃的过程。
玩比吃更重要,这是我一个巨大的错误认知,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怎么玩嘛,吃是否有趣,看我是否用心去吃,去体会食物给我带来的美味体验。
当我想玩,爸爸妈妈逼我吃时,我是什么感觉?
↓
难受,觉得被强迫了。
↓
一点也不自由,我都不能自主选择吃与不吃,觉得自己太不自由了。
↓
我就被束缚了。
↓
我就动不了,像个活死人一样了。
↓
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
信念翻转:
1,爸爸妈妈逼我吃饭的意图是什么呢?希望我不饿,能吃饱,意图是希望我吃好喝好,身体好,对呀,那他们是为了控制我吗?
还有面对自己想玩不饿的情况,我当时可否去尝试表达呢?可否我先玩会,等我饿了我再自己吃,如果父母不忙的话,可以邀请父母可以再晚些做吃的给我,只是需要父母麻烦了。
但是我好担心父母好麻烦,他们觉得我太烦人,还得再花时间去做呢,那我可以咨询父母的建议,看他们是否能满足呢?还有一点是如果父母没空,那我要么承担自己吃冷饭的后果呢,所以我可以选择是否当时吃或者饿了以后吃,我无法没有选择,无法不自主。
如果一味觉得要听父母的话,照顾父母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那我就觉得吃饭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重复的行为模式:
为了玩,我不想吃饭,爸爸妈妈逼迫我吃饭,恐吓我吃,还有害怕提出自己晚一点吃,担心自己的要求太麻烦父母,于是只好听从父母的安排吃饭,但每次吃饭都感觉是一个任务,一点也不开心,享受,无比讨厌一个人吃饭,太没意思了,而我享受吃饭的过程也需要有人照顾我的感受,嘘寒问暖,吃得是否习惯,所以这些都导致我无法享受一个人吃饭。
我要享受吃饭必须,有人陪,有人一起聊天我才吃得开心,不然我都觉得无聊。
信念:吃饭我是做不了主的,只能听从安排的。
情绪:无奈,失落,愤怒,觉得吃饭麻烦,是任务。
行为:为了避免吃饭的烂感觉,想体验吃饭的好感觉,于是外求,想要有人陪,一起聊天来避免吃饭的无聊。所以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将就吃,不知道身体需要什么食物,乱吃或者吃不好。
结果:人一直很瘦,没啥精神,得不到食物的滋养,慢慢形成了慢性胃炎。经常吃完不舒服。一吃辣的,刺激的食物更是不舒服,开始责怪自己的身体差,鄙视嫌弃自己的身体,一直没有好好看清自己为什么胃不舒服的根本原因,一味责怪它最终呈现的结果,没有从因上发现原因。
出路:
1,消融吃饭就是一个任务的感觉
2,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吃饭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