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两本书,是关于情绪和心理方面的,因为有实际的需求所以买的。
我发现自己现在买书都是出于需要,不再像当初是由于喜欢。现在也不缺买书的钱了,买的书却比以前要少了。
回想年少时,我绝对是一个文字爱好者。那时因家在农村,书籍稀少,只要有文字的书籍我都不放过,到一个同学家去玩,她爸订的农业科技杂志我也拿来翻来覆去地看,找一些有意思的文字。
读高中的时候,伙食费是一个月一给。手头资金多了,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朱自清散文》,薄薄的一本,我爱不释手,反反复复地看。遗憾的是这本书现在已不见了,不知道是搬来搬去时丟了还是被人借去没还我。后来一直到大学,我陆续买了许多散文集,有梁实秋的,张爱玲的,尤金的,三毛的,林清玄的。一次往往难以买完整套,我就一两本一两本地买,买完一个人的再买下一个人的,都是节约了生活费去买的。慢慢地攒了不少,看着这些书,心里面就觉得喜悦踏实。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买书了呢?应该是参加工作之后,也许是生活的重心发生转移了吧。有了买书的能力之后却把当初爱读书爱买书的初心给丢了。这份初心,这份美好还能重新捡回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