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基金经理》过程中,我一直在试着根据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整理出一个逻辑,无奈上班之后一堆事情,脑袋忙的一团浆糊。说好的文章也推迟了近一周,在看见得一个月内,很难有完整时间来做梳理,先把未完成版发出来。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文章,对自己加深理解帮助较大。“小步快走、持续迭代”不就是互联网产品的进化逻辑吗?文章也据此逐步完善吧。
一、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思维导图
(一)课程逻辑:
- 1、金融是什么?
- 2、有哪些人,运用哪些工具最大化“金钱”的作用;
- 3、投资人如何做决策从而最大化收益;
- 4、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是连接投资者和公司;
- 5、公司如何利用金融市场获得更好发展;
- 6、为了让大家都不乱来,保护市场参与者,如何监管,又如何监管的同时保持市场的灵活性;
- 7、新的技术如何促进金融的发展
(二)内容
导论主要介绍了金融的本质,什么是金融,对于我来说。所谓金融其实就是主体跨时间、跨空间对于货币的运用,让其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给所有者带来利益。
为了让金钱的“双跨”更加便利,出现了金融中介机构,来为人们牵桥搭路,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
早期的收贷房贷就是最原始的情况,慢慢的发展出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让金钱的作用逐渐放大,让一块钱发挥十块钱的作用。当气泡越吹越大的时候,某一个小的导火索就可能导致大的金融危机发生。
投资者,也就是金钱的所有人,为了让个人利益最大化也要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涉及到投资者决策。这主要是因为代为投资人与真正的投资人之间的信息部队称决定的。
金融发展越来越离谱,这就需要有监管,否则真的像《华尔街之狼》刻画的那样,老百姓总是被骗。这就需要监管。
最后,金融是一个古老的经济活动,但他总是最先采用最新技术的,因为凡是可以让钱放大的科技手段,都会被与钱有关的行业最先采用。
(三)课程思维导图
image完整导图下载链接
ps:思维导图用xmind制作
二、《基金经理》笔记摘录
1、市场中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约束,一种主体的约束对于其他参与主体可能就是机会。就像金融市场有投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普通散户,对于投行和公募仅仅来说有业绩需求,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需要有好看的业绩数字给投资者看,所以需要公布财务数字之前必然会将手中的金融资产套现,而对于私募和普通散户来说灵活性则更强,只要流动性不出现问题,可以一直持有。但是散户更可能受到市场的波动影响,容易追涨杀跌,这对于操盘的大户来说,当然是不能放过的机会。所以不同主体所具有的约束性往往给其他参与主体带来机会。
2、对于同一只股票(或者Token),持股主体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表现。持股集中度高,表示更多的筹码在大的机构手里,这往往有更多的动机去“操控”价格,从中获利。而如果股票过于分散,持有者越多,每个人手里的筹码都不多,也不足以对大盘造成较大影响,那么波动可能性也就越小。
当然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坏处,大机构持股比例高,一方面说明项目具有可宣传性,另一方面也是普通参与者的机会,只要不贪婪,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率。
3、学习重点。如果是单纯的炒币,并不需要对区块链技术有多深的了解,更多的需要金融方面的知识,这也是xdite多次讲到的。但对我自己而言,区块链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每当我想到 公开、不可篡改、智能合约 这些词的时候我就觉得未来如果这些技术跟国家法律能够对接上,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而且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发展早期,即便是很多大佬对区块链的理解也并不准确,这不就是普通人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吗?而我们也看到了,已经有很多“草根”在区块链行业跟原来的大佬坐在了一张桌子上。
4、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金融市场的那些手段,在币圈同样上演。大机构坐庄,无良媒体煽风点火,小散慌忙出逃。而且同样的招数屡试不爽,在金钱面前绝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做到“理性决策”!我目前的做法是根据麦克菲判断项目优劣的模型自己改进后对项目进行判断,如果靠谱,哪怕暂时腰斩也长期持有,如果不靠谱的表现再好也坚决不碰。并且在践行中对自己的判断模型不断进行改进。另外就是对于资金配置,40%的资金用于配置比特币、以太坊,40%的比例配置主流币,20%的资金用于短期投机。这样也保证了无论市场好坏都不会出现整体资金腰斩的情况出现。
5、项目赚钱不仅仅靠技术。有的项目确实在踏踏实实做事,但是营销方面确实过于薄弱,导致一个好项目上线就破发,不得不说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少了,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嗅觉”太敏锐,而且他们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鉴别。但是如果一个项目不能技术和营销两条腿走路,那么短期来看,投资者的收益率不会太高。这也提醒我们再看项目的时候要注意团队人员结构,只有技术不行,只有营销人员那就是骗子团队。一个负责任的团队不能仅仅关注ICO的规模,更应该持续营销。
6、分类的重要性。某段时期,市场会有一热点、市场对某一板块有特殊的偏好,或者说在这一时间范围内某个板块在市场中是稀缺的,那么该板块内的项目必然会有高估值,反映在价格上会有好的上涨表现。所以,虽然不需要对技术有过深的了解,但是对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需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都要有所了解,还要知道该场景下有哪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优劣有比较的判断。
另外,决定价格的最终因素还是供求关系,稀缺性早就高价格。
7、聚焦。区块链领域的项目太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关注研究,不要眼红某个分类里的“百倍币”多,“不了解的东西不投”是基本原则。当然对于这句话也会有误解,不懂的东西不投没错,但是不是你不去学习了解的借口。很多人把这句话简单的理解,于是明明很早就知道区块链这个革命性技术,但是却迟迟没有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反而安慰自己“不懂的东西就不投”,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笑来老师的专栏订阅数十几万但最终真正投入区块链投资的是极少数!缺乏主动学习、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致命的!不懂只是一个状态,通过学习完全可以深入了解。投资是一个主动的选择!需要不断的主动去学习、探索。 成长就是不断拓展舒适区!
8、永远留有现金!市场的变化太快,高点、低点的位置没有人能够准确判断,当你觉得市场已经下跌到最低的时候,也许只是下跌的“中点站”,留有现金随时可以进入抄底,降低整体成本。另外,场外赚钱能力需要不断打磨!
9、市场在低迷中见底,在狂热中见顶! 随着区块链的持续发展,币价仍然会出现震荡调整。但是我认为整体来看,会出现螺旋式上升,每次低点不断上移的情况。像94之后的情况会越来少出现。因为新进入的人群,持币成本已经被推高,而币圈信息的流动性较大,尤其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老韭菜”的传授授业,“有币就有希望”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再出现“前所未有的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抄底然后反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机会基本不会再出现。
10、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提到价值投资,人们往往就想到巴菲特。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与我们理解的有很大不同。巴菲特看好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会通过大量收购该公司股票,达到控股的份额。然后利用大股东的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方向、市场战略、管理层的调整更新具有话语权,从而让公司脱胎换骨。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基本面分析认为某家企业具有发展潜力,就大量买入股票,然后静等花开!但这种方式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做不到的,即使资金上充裕,能够等待公司的重新发展,但是治理公司的能力又往往是欠缺项。
那我们如何进行价值投资?投比特币是价值投资吗?投EOS呢?我想深究起来,我们投的首先是共识,其次才是技术、团队等我们认为的价值投资因素。因为区块链项目的发行成本很低,有前景的、有技术的项目多的是,但是估计我们很少去关注(有大咖推荐那又是另一回事)。为什么?投的人少,不放心呗!我们往往首先考虑有多少人看好它,其次再看项目本身和团队。这应该不是我们原来认为的价值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