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娇学习分享

陈娇学习分享

作者: 林间小溪水1985 | 来源:发表于2021-09-16 10:50 被阅读0次

    20210915  P83-94

    《焦虑与动机》《自我系统》《安全操作与焦虑点》

    摘录:

        “那些表面看来比较突出的方面,常常是用来分散对潜在焦虑点的注意,也就是说属于控制焦虑的技术。”

    “焦虑是塑造自我和调节与他人互动的关键病理性因素。

    “那些寻求满足的需要帮助建立与他人的互惠关系,不仅新生儿需要,在生命的整个历程中也都需要;成人的各种需要也会引起其他成人的互补性需要。

    被解离的状态:是一种不可控的,自我感觉到不真实,类似于灵魂出窍的感觉。

    共情的三个层面:一、本我层面 你有什么样的愿望?二、自我层面 现实的,你的感受是什么?三、超我层面  在道德层面工作。

    “孩子的人格轮廓是由父母的焦虑深深蚀刻而成的”

    “个体的焦虑水平是早期环境的焦虑水平的直接产物;照料者越焦虑,孩子带有焦虑色彩的经验领域就越多。”

    “人际精神分析师使用的一项核心技术就是通过提问和鼓励自省来提高个体对自我系统运作的知觉,由此关键的、一闪而过的一系列行为能够被观察、理解,并通过理解而逐渐得到改变。”

    感受:

    细节询问技术其实就像是在绣花,每个人的言语表达带有个人的成长背景和个人特点,咨询师不能带着个人主观臆断来理解,而应该由求助者自己来阐释,在这个过程中,求助者或许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总是想要隐藏逃避的点,咨询师需要去捕捉。

    关于焦虑,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有时候我们会用一些话语或者行为来掩饰焦虑、化解焦虑。近些时间,我最深的焦虑来自于可以觉察到的老去,身体的不适,我也会时常用阿Q精神来自我安慰,或者更多选择忽视。但是这种焦虑仍然隐隐地存在。今天我才知道,或许这些焦虑也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焦虑仍没有浮出水面?是什么呢?

    “安全操作是自我系统用来减低焦虑的策略,是从早期人际情境过度泛化而来,其目的是避免预期会出现的威胁”

    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氛围及人际互动模式,印刻在我们的人格模式中。在这种氛围之中,就会感受到“安全”,如果氛围不同,就会尽力营造这样的氛围,以获得熟悉感和心理的“安全感”。关于这一点,我身边有类似的例子,我公公是个爱喝酒的人,平时不善言辞,一喝酒就会说个不停,会撵着我婆婆非要说话,直到把我婆婆激怒,和他大吵一架,他才会骂骂咧咧结束,第二天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现在我的小叔子和弟妹沿袭了这个模式,每次弟妹向我哭诉时,我就有这种想法。好像一个“局”,“病人越能理解自我系统用以避免焦虑的工作方式,就越容易做出不同的选择”“改变不仅发生在理解层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知觉层面”,我觉得要改变,需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觉察。

    今天,当杨芳老师举自己和儿子的例子时,我突然被触动,其实是因为我突然找到了我一直纠结的原因。在跟我的孩子相处时,我是一个情绪化的妈妈。有的时候我讨厌我的孩子,觉得她什么都不好,说着超狠心的话,不止一次想着不想养活她,有时候我觉得我很狰狞,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怒气,有时候自己把自己气哭。事后负罪感满满,又加倍对孩子好来弥补。

        之前我不知道那些“烦气死你了”、“你这么挑食就应该饿你几顿饿死你”、“你就是让妈丢人类”、“我怎么养你这么个闺女”、“要你弄啥类”如何从我嘴里出来,我不知道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感受。这样的状况不会因为我读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得到改善,是我需要被清理和疏通,现在我知道原因了。我很怕自己曾经的那种模式会传递给孩子,让她也感受到不被接纳。

    学习结束后,红霞姐用一些话温暖我,她曾经也会如我一样自责内疚,可是现在的她不再这样。“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到的最好,你也很不容易,你的过往谁来同情”。

    一段时间,我觉得我的心境会变得不同,看欧文亚隆的书的时候,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当一些话语触动我的时候。对待一些人,原来乖巧地表示没有怨恨,但是现在我更看重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去讨好,不去委屈自己,不去强求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娇学习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lr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