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丹辉学校
一、感受
1.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儿童好的行为我们就会去强化,会去奖励孩子。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就会去惩罚孩子。如果我们成人经常使用这种行为主义,则导致孩子失去内驱力。在我们家也有这样的行为,有一天嘟嘟说,妈妈我做完作业你给我什么奖励呢?我说,为什么要给你奖励呢?他说我写完作业,你不应该奖励我吗?我说,作业是你的工作,你完成你的工作是不需要妈妈奖励你。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也反思到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肯定是家里的成人给过这样的奖励。导致孩子觉得我做了你就要奖励我。
2.我们在生活中会不经意的去表扬孩子。在平时乔乔自己穿上衣服的时候,我总会对孩子说,乔乔你真棒,自己能穿上衣服了,给个大拇哥!表扬和鼓励非常相似,但效果却完全不同。
二、新知
1.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要平静的去对待。如果我们反应比较强烈,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孩子会觉得这件事得到了家长的特别关注,就会反复出现这样的行为。
2.奖励和惩罚对孩子的伤害是一样的。当我们经常奖励孩子时,如果有一次没有奖励,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也相当于惩罚。我们不应该把奖励当做强化孩子行为的一种方式。
3.用鼓励去替代表扬。表扬太多会让孩子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孩子对于自己的内心的评价就会附着于他人的评价上。鼓励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优秀,对自己内心是认可的,有强大的自信,不会因为他的的评价而否定自己。鼓励的方式: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时,我们需要陈述事实并问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三、行动
1.用鼓励的方式去评论孩子的行为。
2.当孩子出现不想鼓励的行为时,要平静去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