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培养高情商男孩》给先生看看。
他待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很多,不过儿子对爸爸“丰富的柔软的渴求”也依然不一定能得到回应。爸爸的陪伴更多是一种无效的陪伴…
我意识到这种尴尬的处境带来的影响,因为孩子为了得到爸爸的认同,思维方式和性格越来越像他,这也是我会看这本书的初衷。
我能看得出我家小朋友想要得到爸爸的肯定,他常常带着期待的目光,得到的却是敷衍的“嗯嗯”,因为爸爸正拿着手机也许在打牌,也许在玩塔牌游戏。
可是当初他是认同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更幸福,才留在家里的…
大多时候,爸爸会陪孩子玩耍,也开得起玩笑。但是爸爸没有办法承接孩子的负面情绪…特别是当他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更是选择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比如贬低,比如呵斥。
爸爸就是典型的认为“男孩就该这样”的那类人。我想他的童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因为他更愿意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情绪——逃避,以至于现在面对孩子他也用了父辈对待他的方式。
但我相信爸爸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他经历过男孩子的这个阶段,他应该更懂儿子。
正如这本书作者说的“儿子需要父亲的爱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