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在哪部作品里感受到孤独,便是这部《颐和园》。
电影的基调是如雾一般的悲伤。
影片主要讲述了从图们出发,在北清上大学的余虹邂逅了“真爱”后饱受折磨的一生。
我无法容忍平淡的生活,我想要生活更热烈一些。
在小镇图们,余虹和晓军开展了一场简短的爱情。仿佛刚打开明信片,寥寥两笔就能写完的爱情。
镜头一转,上了大学的余虹在宿舍门口抽烟,眼神里都是蠢蠢欲动的热烈。
大学里有趣的人不多,她格格不入,寻找一个和她一样热烈的人。
刚洗了头的李缇邀请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酒吧里简单的眼神交互,骑上单车的追逐,隐秘空间里欲望的极致绽放。
我其实是不懂那个时代的,却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极具顾城海子风格的余虹日记将我拉进了他们的氛围,那种对理想的盼望急需一个现实的出口。
余虹特别像是烟花,想要追求那瞬间的热烈,在周伟身上,她找到了,他是她口中优雅的朋友,她甚至区分这当中极致的香甜理想和那些隐隐的不纯的地方。
他们热恋,拉扯,互相伤害又互相取暖。
(不知道是不是周伟内敛的原因,余虹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是高于周伟的。)
正当我沉迷这一段激烈的爱情时,时代的钟敲响了,混乱的街道,嘈杂的人群,时间忽然上了加速带,余虹忽然离开了清北,回到故乡,辗转武汉时,她已经换上了更成熟的装扮,也有了一个情人。
可是她在大学的那种热烈的火焰却弱了许多,唯一一次体现便是她冒着大雨去了情人家里,拿着她的日记给对方看,可是陷入情欲的人接不了那密密麻麻的文艺心事,只接得住肉体上的欢愉。
欢愉吗?好像也还好。
在这一次性爱里,我隐隐感受到她的消逝,理想自我的消逝,只剩下肉体的纠缠。
匆匆出门后遇到车祸,在医院感受到的飘零感,她终于拨通了一个爱慕者的电话。
吴刚,一个略显生涩的青年成为了她暂时的游船。
少年尚未尝过爱情,只一味说:我不在乎,不在乎你的过去。
余虹哭笑不得。
一个取次花丛懒回顾的人,正赶上一张透明的白纸。
我不能骗你。
余虹自己掐断了这段爱情,最后在重庆匆匆完成飘零的皈依。
而远在德国的周伟似乎也没有多少辉煌的成就,还是去的三个人,若古,李缇,周伟,他徘徊在两个人中间,他短暂沉溺在李缇柔软的胸膛。
在我看来,李缇是另一个余虹,在她们俩在宿舍门口那一段对话里,我喜欢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
可是在她迷上周伟之后,她变成了一个纠结,痛苦的女孩,她想要热烈的爱情啊,可是周伟的那份已经给了余虹。
她该怎么搁置自己?
周伟要回国了,这是压死她的稻草吗?
她和若古之间没有爱情,她对周伟的迷恋又无处安放,如果活着只剩下痛苦,那就拥抱死亡,让一切停留在她最想停留的时候。
我想她在天台看着那几只鸽子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她看向对面的周伟,挂着笑跳了下去。
而回国之后的周伟,偶遇了大学同学朱𣲗,得知了余虹已婚的消息。
没有见面时,周伟似乎抱着巨大的热情要与对方见面,于是他发出了那封邮件。
可是当余虹坐上副驾时,他们之间却仿佛隔着山海而不可及。
陪伴和折磨他们各自的是心里的幻境,而当赤裸裸的见面到来时,两个人却多了生疏和退却的热情。
周伟提议买点酒,想借着酒意化解。
于是余虹买了一夜的酒,等到了周伟飞驰而过的车。
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只能作回忆。
周伟,余虹,若古,李缇。
四个人,四种结局。李缇潇洒的选择死亡,若古选择消失。
周伟和余虹,短暂相遇又很快分离。
余虹年轻的时候希望生活更热烈一些,可是她的理想被现实狠狠地碰碎了。
李缇说周伟喜欢柔软的女孩,可她选择了最热烈的离开方式。
看完怅然若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