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考结束了,成绩很是一般。填报志愿时,三五好友不时来询问,讲一些亲身经历,给一些建议。
同事老武讲,自己的儿子中考时,曾以全市全50名的成绩升入市一中,但三年后高考时,成绩仅仅比二本分数线高了2分,当年市一中二本达线率70%以上,只好选择为数不多的一所理工大学读了四年本科。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很难,四处碰壁,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于是到省城自学考研,与几个同学在一大学附近合租房,白天学习泡在图书馆,吃在学校餐厅,条件弱爆。一年后,如愿以偿考研成功。三年努力学习后,又被全国一所985院校招为博士,目前在西班牙公费留学,年底将回国。就业基本不愁,要么在大学当硕导,要么到中科院更深入搞科研。
朋友老李说,侄女中考时,上的是职业技术学校,三年后考入一所专科学校,后又考入一所本科院校,毕业时又备考研究生,由于缺乏高中学习经历,部分基础知识欠缺,非常吃力,经常大把大把的掉头发。但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考研成功,现在正上研究生。
后来,老王又讲了自己儿子高考失利,经过复读考入211大学的经历,老许分享了学霸女儿考入北大背后的辛酸……
听完同事们子女的案例,我感觉很多,思维方式造就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决定学业高度。看一个人能否成功,不要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怎么做。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在宏观上提视野,更要在微观上看行动,两者不可或缺,成绩、学校、学历、就业只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