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早晨。窗帘缝隙的阳光舒缓地挤进来,在空调风吹动帘影的摇曳中,那一抹金黄像轻羽一样在我的眼皮上抚来抚去;而窗外叫卖早餐的吆喝声,则隔着墙壁和窗玻璃渗透进来,在我将醒的意识里就像一声声悠远的呼唤。
我睁开眼抬起头,恍恍然四处打量一番,才意识到“身在异乡为异客”,意识到那句“梦中不知身是客” ,也一下子意识到来这千里之外干什么?
“闹铃怎么没响呢?”疑惑间慌忙打开手机,一看,也才6:30分,与我们定的7点钟的闹钟还差半个小时。
为了不吵醒儿子,我小心翼翼地起床,轻手轻脚地关上洗手间的门。洗漱完毕后才叫醒他。
这时,外面传来店主夫妇泛着困意的哈欠声和关于今日有人退房需要清洁哪些房间的交谈声。
忽然想起店主昨晚“早些起床”的提示,我催促儿子快点起床。然后循着店家指导的路线,一路走一路寻,终于找到那家“河南面馆”,去赴那胃肠早已乞之盼之的早餐之约。然后带儿子随一日团去参观这次旅行的第一站——海昌极地公园。
当然,随团的前提是先把钱交给店主,店主收钱确认无误后向导游预定座位,这其中店主肯定会有抽成,至于多少则不得而知。
在那家装修和味道倍感亲切的面馆里,稀粥包子小菜,全是熟悉的味道,胃口自然也是喜闻乐见的。
因为担心耽搁了行程和别人的时间,我们算着时间干饭,以至于在二十度的餐馆里也能满头大汗。
从面馆出来看看时间还早,而且与住处也就几百米远。我和儿子终于可以放松下来,细细观赏那后有旅馆前有面馆的风格别致的市警察局。

在局子门口的一侧,我看到红墙壁上一块方方正正的铁皮标示与介绍: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
位于湖北路29号,现为青岛市公安局。建于1904年至1905年,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建筑风格和欧陆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淡黄的墙面,陡峭的红瓦屋顶,点缀其间的是凸起的山花墙和—座高耸的钟塔楼。2006年6月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详细了解这别具一格却刻着那段耻辱历史印记的建筑物。我特地打开手机,百度这经历百载却依然精巧美观和庄重坚挺的建筑群的前生今生,以及可能有关它的种种。
德人曾经的侵略,可以通过建筑来反映那个时期zF的懦弱与无能,但不能由建筑来承担他们侵占的罪行。
就像“知识是无国界”一样,建筑的美也是无国界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段儿文字:
“其造型取中世纪以来德国村镇教堂型制,显示出浓重的西欧城市街景的格调。作为德占时期公共建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建筑设计精巧、庄重严谨,其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
建筑平面呈L形,主入口设在东南角,主体二层,高16.5米,砖木钢混合结构。立面为东高西低不对称设计手法,构图中心为东南角的方形六层塔楼,高30米,既可报时又可供瞭望之用。塔楼四角镶砌红砖角饰,上端结合屋脊四面起复曲尖顶式小山墙,并附以外露砖砌花纹作为装饰,上覆方尖盔状红瓦塔顶,底部配以粗石勒脚。其他则采用斜坡大屋面式样,高陡多变,覆以红筒瓦,其中东南部外突,上为塔状尖山。立面多处以清水砖外砌成不均等方格状的形式,为仿“半木构”的装饰风格。门窗周围使用浮雕红砖镶边与米黄色墙面对比的设计效果,给人以轻松明快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