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摩了一次庭审。第一次观摩,激动、紧张、兴奋、害怕各种情绪都涌上来。
正常的激动紧张兴奋都能理解,但是当你看到我害怕,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觉得我犯法了对吧?我解释一下吧!看到这么庄严的审判,我吓得开始反思自己。脑子里开始像过电影一样,把自己从小到大干过的坏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看到这种场面,我想到的就是认罪。我要承认错误,自己开始反省自己。这让我想起在《非诚勿扰》中,男主角在教堂和神父一直说一直说……从天亮说到天黑,又从天黑说到天亮。
庭审开始了,法官核实犯罪嫌疑人信息。逐个核实完毕,检察院公诉科宣读起诉书。听着起诉书,你对他们所犯的罪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起诉书中讲得清楚,并且列明了证据。
各个犯罪嫌疑人听得仔细,低着头,一副认罪伏法的样子。
公诉人开始发问。
第一个问题“你们因为身体有病,国家规定你们该享受的待遇你们享受到没?”他们点头称“享受到了”。
第二个问题“你们认罪吗?”他们点头一一回答“认罪”。
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说:“我认罪,但是我们村有一个人……”法官打断他的话,说“先回答你是否认罪”。那个犯罪嫌疑人答“是”。法官接着说“等一会儿会给你时间说你想说的事情”。
六名犯罪嫌疑人,只有两名犯罪嫌疑人请了律师,由于家庭困难请的是法律援助。
两名援助律师开始发问。一名年轻的律师说“我有两个问题。一是你认罪吗?后悔吗?”犯罪嫌疑人答“认罪”。但是没答后悔,律师再次问“后悔吗?”犯罪嫌疑人答“后悔”。律师开始问第二个问题“你家人已经退赔了你当时收的两万元,你同意吗?”犯罪嫌疑人答“同意”。
第二名法律援助开始问,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我已回想不起他具体说了什么,只记得最后说了一句“认罪吗?后悔吗?”犯罪嫌疑人回答“认罪,后悔”。
听到这里,我觉得公诉人和律师的发问很有趣。公诉人先问国家应给予的你们享受到没?那答案是肯定的。公诉人是做了工作的,他们搜集到的一些证据显示这些国家应给予的政策,这些人都享受到了。所以先这么问,得出肯定的答复后接着问“认罪吗?”意思是国家对你这么好,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你们这么做对吗?答案是肯定的,直接就让他们先认罪了。就算你后面打算说些什么,你认罪了,说其他就是一些次要的了。
公诉人的这种递进式的提问特别好,能更快地让犯罪嫌疑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理上先瓦解他们。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会激起他们心里的涟漪。至少在那一刻,他们的脑子在回想曾经自己是如何享受国家给予的优厚的待遇的。简单的一句话,直击人心。
这些犯罪嫌疑人可能原本在想说一些过激的话,但是当听完公诉人的这个发问,他们会开始和他吵吗?不会,在那一刻他们的心里是柔软的,他们原来的嚣张跋扈至少在那一刻会隐藏起来,甚至会删除。在刚开始的庭审,以这么一句质问开头,是一个认罪的好的开始。
两名律师的几句话也道出了他们辩护风格的不同。一位是语言简练,直击重点和痛点。一位是听他说很多话你会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铺垫太多。
我更喜欢那位语言简练的律师。他虽然只问了两个问题,但是他让你听出他的话外之意。他想说,此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好,并且后悔自己的行为,保证下次不再犯罪。认可家属的退赔行为,知错就改。
我估计法官应该也会喜欢这样的律师。他们平常阅人无数,你想表达什么,他一下就听出来了。你在那里啰哩啰嗦,他心里肯定犯嘀咕。
但是作为当事人,他们可能会更喜欢第二个律师。因为他们会认为花那么多钱请你过了就说这两句话?他们会觉得说得越多越好。
虽没能看完整个庭审过程,但是依然学到了很多。
其实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庭审上如何表达能让法官和当事人都满意呢?律师既要考虑当事人的诉求,又要考虑法官的感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