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充分阐述了一个人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过程中的更合理高效的应对方式、处理方法和思维过程,具体化、清单化、人性化的方法,对生活中引起自责、愧疚、生气、愤怒的事情进行更加明朗、理智、坦然的应对。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一、认识感悟
暴力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是在外界他人或事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心里冲击波。这种冲击对我们的情绪造成骚乱,在失去控制的时候,建立一种暴力抑制(缓解)机智,提醒自己:冷静下来、体会感受、认识需要。
有时,在听到别人不经意、习惯化的语言交流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命令、指责或批评。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非暴力沟通,瞄准的不仅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适用于我们与身体更好的沟通。把体会我们身体的需要纳入非暴力沟通练习的过程,是很有启发的。只有在身体的需要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双重满足的时候,这种非暴力沟通会表现的更加高效、完整和和谐。
二、整个理论体系
倾听“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站在彼此双方的立场自由的切换主动和被动、表达和倾听的角色,采取将一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具体化、准确化的表达和描述,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我看到……,我感到……,因为我……,以后可不可以……
我选择……,因为我……
我生气……,因为我……
三、摘录笔记
非暴力沟通——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环节,转变谈话交流和聆听沟通的方式——通过持续不断的提醒,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四种典型的异化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不得不、因为、应该、不应该)、强人所难(批评,惩罚)
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评论往往会引起交流的隔阂和排斥
学习体会和表达感受(区分感受和想法)——很多人的感受像军号一样单调——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这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①责备自己,②指责他人,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④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使用“我(感到)……因为我……”的说话句式,充分的从看到、感受、需要描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为他人负责)、面目可憎(憋屈恼怒充满怨气)、生活的主人(表达自己关心他人)
请求帮助——提出具体的要求,避免要求抽象化——通过清单法,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抽象的语言妨碍了自我认识及与人交流——明确谈话目的①买酱油②车开的很慢——请求反馈: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感激;如果没有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积极表达我们的尊重和需要——了解他人的反应①对方的感受②想法③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区分请求与命令:请求更委婉的语气,请、帮助、建议,不存在惩罚、责罚——惩罚责罚都不是目的,沟通、加强联系才是目的
学会倾听——全身心的倾听,保持关注——不要急切的表达安慰和关心,充分理解体会别人的处境感受和需要(观察、感受、需要)——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①谈话的气氛会变得轻松,②他会停止谈话——主动给别人反馈,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把我们期待别人做的,以身示范,主动先去实践去执行——如果别人怀疑我们的诚意,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们关心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而不是机械的使用技巧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我们需要: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②大声地提出请求,③换一个环境——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大声的说出来,不能沉默生闷气,陷入偏执执拗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进行辩护,要更理智地进行反馈和感受对方的需要——允许别人说“不”,去感受他说不的感受和需要——倾听的时候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让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我们选择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应该是因为羞愧、自责、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情绪(减少“应该、真的、不得不”)——为什么会自责?因为我们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为什么指责他人?因为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自我宽恕,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一一①列出生活中觉得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清单——②在前面加上“我选择”——③组句“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找到自己的需要、出发点,深入了解我们的内在动机——④删除掉那些没有意义,可以不去做的事情,比如为了迎合别人、不必要的人情世故
如何理解和表达愤怒——深入了解内心的渴望——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区分外在刺激和内在原因的区别——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希望他人因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愤怒驱使我们惩罚他人——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我生气,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①停下来,呼吸,②留意我们的情绪,③体会我们的需要,④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避免生气——①先倾听别人②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受③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他们——给自己时间,反复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成为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表达内心的想法
使用防卫性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防卫,而不是惩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上——惩罚局限性的两个问题:①希望他怎么做,②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惩罚的代价: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关系疏远,而又不能够认识彼此的需要
倾听内心的声音——突破束缚,拓展边界——解决内心的冲突
表达感激的方式——①对方做了什么事?——②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③我们的心情和感受怎么样?——学会自觉、坦然接受别人的感激——不要那么谦虚,我们没有那么伟大
练习一:观察或评论
练习二:表达感受、区别看法
练习三: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练习四:提出请求
练习五: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