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058785/6f37fc27a42635cc.jpg)
七律·琴客
世说江湖多险,
青衫怅立避风台。
云从岸谷悠悠起,
雾向松林缓缓开。
雁过重峦,
乌栖老树。
断肠岂用杀人剑,
一曲相思万念灰。
后记:
昨天写了有史以来第三篇七律习作《听琴》,纳兰惠若伯乐在评论中说“犯忌了”,我仔细对照格律研究了一下,的确犯了些忌讳。晚上花了些心思推敲,改了几个字(用红色标注的部分)。正好借用这篇练笔之作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及律诗中的种种格律禁忌。
昨天写的诗是一首仄起七律,以下是格律软件检测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35465/1f4e7daea8f79193.png)
可以看出在用韵和平仄上没有错误,犯忌的地方是软件测不出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撇开立意不谈,仅看格律,原诗的毛病有以下几个:
最明显的是“上尾”。律诗的出句句脚最好四声递用,首句入韵的,四个出句的句脚平上去入俱全,首句不入韵的,上去入俱全。要避开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在原诗中,“阻”、“起”、“远”,都是第三声,所以犯了“上尾”,修改版中把“阻”改成了“恶”(入声),把“音邈远”改成了“声渐邈”,读起来在音律上更通顺了一些,但是中间两联的出句的句脚还是落在了相同的声调上,所以上尾的问题还存在,只是没有原来那么严重。如果不改尾联的“剑”字,就需要改颔联,只是我实在想不出用哪个去声字来替代“起”,除非重写这一联。
第二个问题还是在颔联上。这一联有合掌的嫌疑。所谓合掌,就是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我的初衷是写云从半山腰升起,是纵向的;雾向松林深处弥漫,是横向的。这一联也是在暗写山高林密,进一步铺陈首联中说的江湖险恶,所以在意思上应该不算合掌,算是不怎么高明的对偶。
颈联因为出句改了几个字,对句也必须跟着改。上一联突出的是空旷感,这一联想突出的是孤独感,都是用青衫琴客眼中所见来承接首联。构思是这么构思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读诗人的感受。但仅从对仗来说,这两联都平平无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第三个问题是尾联出句有“犯孤平”的嫌疑,“肠”字夹在了两个仄声字之间。我查了半天资料,关于孤平和拗救的争议似乎很大,到底是不是犯了我也搞不清楚。不过,就算是犯了,本着词不害意的精神这一联也不能改,因为前面那四十二个字都是在为这十四个字服务。“断肠”这两个字除了写身死和心死这两个结局,还需要唤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意象,换了别的词就达不到这个效果。
虽然旧体诗词我已经读了几十年,自我感觉还是知“好歹”的,但是真正动手写也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很多格律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才开始关注学习,有不懂错会的地方还请各位诗友不吝赐教。感谢!
文/貅貅
图/【耶殊陀尼诗社看图作诗】2022.6.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