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学英语的同时老师也会说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因为语言和文化是脱离不开的,学习语言也要融入文化,否则不仅会出现交流障碍,一个不小心,还会引发不满。
老师曾强调,西方人通常比较注重隐私,在中国能问的问题,例如,你几岁啦?你一个月工资有多少?你家里有几间房?这些在我们新年里走亲戚时的常见话题都属于隐私范畴,知道怎么说也不能当面问,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冒犯,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成年女性,她们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希望永远保持年轻,不会轻易透露给别人。小尤作为女性,非常能够理解这种忌讳,当别人问她几岁的时候,也会感到有点不适。
但这回的巴黎奥运会却让她质疑起了这个禁忌,因为在每项比赛的运动员出场名单上,不仅有他们的姓名、国籍,还有年龄,以前的奥运会里从未刻意展示年龄信息,所以年龄这回事已经不被人介意了?还是运动员已经不具备维护自己这项隐私的必要了,因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年龄对一个运动员重要吗?可以说比普通人还重要,因为运动生涯十分短暂,都是年轻者的天下,年长者虽然具有更丰富的经验,但因为身体能力和体能落于下风,又有常年的伤病,随着比赛的深入,劣势就会愈加明显,而年龄小就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更长远的未来,更有希望取得成绩。
在中国,35岁似乎已经成为职场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在运动界,35岁还能征战赛场,那妥妥地可以被称为老将了,每次出现都会被人不停强调,他已经如此高龄了,因为在有些项目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35岁以上的运动员了。
所以,当一位老将和一位后起之秀在比赛中狭路相逢时,观众们更希望谁赢呢?对于老将来说,说不定是他最后一界奥运会,希望能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后起之秀,他迫不及待想要向全世界展示他的实力,成为新一代的领头羊,双方都有为自己一战的理由。
观众们有的觉得老将没有下一次的机会了,新人还有时间,希望老将圆梦,有的则觉得老将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荣誉,应该让新人上位接班,完成新老交替的工作。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场上战事弥漫,场下也硝烟不断。
如果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当年龄一年年上去了,生存的资本又是什么呢?心态、经验、阅历,能不能平衡身体机能下降带来的影响呢?无论什么时候,人类都在与时间赛跑,也在与时间的抗争中变得更加强大。
在奥运会上,我们看到很多的老将,61岁还依旧驰骋在乒乓球赛场上的倪夏莲,49岁还在体操赛场上拼搏的丘索维金娜,遗憾的是她在奥运会开幕之前的一个月意外受伤,无缘巴黎奥运会,不知道在下一届奥运会上会不会还能见到她的身影。
每当见到这样的老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体育精神已经远远盖过了他们用成绩给人的激励,只要他们站在场上,就如同看到了一座座体育精神的丰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