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要来了--你能够接受吗?
多年来,生物技术专家一直在寻找能够提高粮食产量的单一基因,但运气总是不佳。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一篇重磅文章,给大家带来好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的植物生物学家Wenbin Zhou(周文斌?)领导的一个团队梳理了118个水稻和玉米调节基因,因为这些基因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周的团队试图找出是否有任何基因能够在低氮土壤中种植的水稻中被激活,因为这些基因可能会促进养分的吸收。结果研究小组发现了13个基因,当水稻在贫氮土壤中生长时,这些基因会开启,导致氮吸收增加四倍或更大。他们将其中一个基因的额外副本OsDREB1C插入到一种名为Nipponbare的水稻品种中,用于研究。他们发现这个经改良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组多产出40%的谷物。
另外,经过改良后的水稻也开花更早,改良的Nipponbare开花提前19天,但广泛种植的一般水稻品种却只能提前2天开花。
为了展示此技术更广泛的潜力,该团队将水稻OsDREB1C基因添加到研究小麦品种中,并发现了相同的影响。OsDREB1C和类似的基因不仅存在于水稻,小麦和其他草类中,还存在于阔叶植物中。这表明其他种类的作物也可能适合通过这种修改来提高产量。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但是,周氏团队制作的GM(转基因)作物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很可能是不可接受的。周和他的同事们表示,产量提升可以通过编辑植物自身的基因来实现,这比GM工程引起的误解要小得多。这个技术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作物的氮效率和光合作用可以减少施肥,从而可以减少从田地里流出的过量肥料对溪流和湖泊的污染。改善粮食作物的光合作用对于增加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这个研究已经进行了3年,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想一想,如果水稻产量可以增加40%,那是多么巨大的收益啊!可因为其涉及饱受争议的GM技术,这样的成果是否能够落实到现实中去,还是值得怀疑。
关于GM,有几个基本事实,大家应该明白:
[if !supportLists]1. [endif]GM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许多成果已经产业化,并且已经对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目前,GM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和农业领域。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世界生物学界的专业人士对于GM的意见是一致的,在支持上没有异议。反对者除了部分普通民众外,基本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
[if !supportLists]3. [endif]GM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谁忽视,或者放弃这个领域,谁就会陷入极端被动落后的境地;
[if !supportLists]4. [endif]GM是科学,不能和正治捆绑在一起。用正治观念来解释GM是非常荒谬的。还必须警惕阴谋论的破坏力。科学必须实事求是,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判断才是正确的途径。
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表示,GM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加产量的科学措施,利用GM技术为人们带来安全和高产的粮食,并没什么不妥。GM食品是经过合理研究及严格科学试验把关,才投入生产的。袁隆平是个非常诚实的人,说的是真话,心里话。但他还是因此被一些人骂惨了。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人口大国,必须在GM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自2008年国家批准设立了GM重大专项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克隆了100多个重要基因,获得1000多项专利,专利总数仅次于M国,居世界第二位。
GM技术对农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作物产量的提高上。目前,全世界还有8.7亿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而且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这个数量还在增加。2015年,M国MSD公司的GM抗旱玉米DroughtGardTM种植面积已达81万公顷,目的是在非洲推广,帮助非洲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目前全世界种植最多的几种GM作物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而种植GM作物面积最大的五个国家是M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
公众应当主动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去了解相关知识,所有的争论都应该是在科学范围内的、严谨的辩论,一切的论点都需要有科学事实以及逻辑去支撑,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价这项技术,更不能受一些媒体的煽动(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绝不可对一些明显存在科学错误的论点视而不见。
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总结中美关于GM争议的不同有极为精彩的论断:“GM的事,大致是这样:科学家认为没问题,M国政府认为没问题,M国人认为科学家和政府没问题;但
中国人认为科学家、M国、中国政府都有问题。事情就这么简单,又那么复杂。”是不是这样?
产生如此复杂的结果,原因何在?想起来大概有三个:媒体的误导,专业人士的沉默和执政者工信力的崩塌。也许还得加上一个,只是在此不便明言,但大家都懂的。
有人总结说:GM的安全问题,在生物学界是无可置疑的常识。就像物理学家之间不论矛盾有多深,也都还相信E=mc²(质能方程)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