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湿是航天技术衍生品】
航天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比如,人有三急,宇航员升空在哪里撒尿呢?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是苏联的加加林,加加林是顺着太空服的管子向外排尿。美国的第一位宇航员谢泼德尿急,指挥官命令他,就尿在太空服里好了。后来,一个中国人想办法解决了宇航员太空撒尿的问题,并由此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日用品。
这个中国人是谁呢?带来的是什么日用品呢?
这个中国人叫唐鑫源,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美籍华人。
1980年代,在美国宇航局任职的唐鑫源开始研究宇航员撒尿的问题。他在太空服里加了两个东西,一是,高吸水性树脂,二是,可以单向渗漏的覆盖表面。这么一来,宇航员可以直接尿在裤子上,一点都不难受。
这个发明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日用品,那就是尿不湿。
百度百科【尿不湿】起源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要步入发射舱时突感尿急,只好下来顺着太空服的管子向外排尿;同年,在飞船里迟迟不能发射的美国宇航员谢泼德也遭遇了,指挥官命令他尿在太空服里。
80年代,“太空服之父”华人唐鑫源为解决太空人排尿问题,改进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体,发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纸尿片,尿尿才不再是[宇航员]的难题。 技术后来转为民用,就是现在千家万户使用的“尿不湿”。
【纸尿裤的材料和构造】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8511/de3e82857214144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8511/86ca727fbe099f5a.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8511/f820150495a9fcf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8511/5f15018794dd5d67.png)
纸尿裤新国标要求
日前,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张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28004-2021《纸尿裤 第1部分:婴儿纸尿裤》正式发布,并将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与之前的发布的GB/T 28004.2-2021《纸尿裤 第2部分:成人纸尿裤》将一起正式替代之前的GB/T 28004-2011《纸尿裤(片、 垫)》。
之所以将纸尿裤标准一分为二,主要是考虑到婴儿纸尿裤与成人纸尿裤在原材料、 产品性能、 安全要求等诸多方面相差较大,尤其是安全技术指标要求上差异明显,而且类似韩国、台湾等地区,也都是将婴儿纸尿裤与成人纸尿裤标准单独立项规定的。所以GB/T 28004-2021的发布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全新的婴幼儿纸尿裤检测标准完全是根据其使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可行性、产品质量安全性、消费者健康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调研后制定的结果。当然,标准单独立项后,其中的技术指标都有了较大更动。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新标准做了哪些修改,删减及添加项目,下面我们就为介绍一下。
在介绍新标准前,我们先介绍一下老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老标准对婴幼儿纸尿裤的指标检测项目只有尺寸偏差、渗透性能、pH值、交换水分四个项目。其中偏差主要测定全长、全宽、条质量。渗透性能主要检测滑渗量、回渗量、渗漏量。当然在外观、原料、卫生指标上也都有所要求的。
GB/T 28004-2021则是着重从pH值、偏差、面层附着物、杂质、防侧漏性能、渗透性能、交换水分等七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偏差指标变更
由于当前来讲,纸尿裤生产企业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自动化生产,所以在控制长宽尺寸上已经非常精准了。而且根据国家纸张中心的监测数据及企业日常生产数据显示,全长偏差和全宽偏差普遍较小,控制全长、全宽偏差已没有太大意义,只需控制条质量偏差便能实现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考核。所以新标准删除了“全长”、“全宽”指标要求。只需要检测“条质量偏差”即可。
pH值范围变更
旧标准中,婴幼儿纸尿裤的pH值为4.08.0,新标准改为4.07.5。测试溶液由原来的去离子水改成生理盐水。
这里主要是由于高吸收性树脂在纯水环境中可以吸收相当于自身数十倍的水,导致试验终点时没有游离水,影响了测试的精确度。而在生理盐水环境里面,吸液能力会受到抑制,试验终点时仍有游离水,这就大大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新增面层附着物和杂质指标
由于婴幼儿纸尿裤的原料要求不得使用回收原料生产,但是在市场上,还是有不法商家回收纸尿裤,粉碎处理制成绒毛浆和高吸水性树脂,所以这就给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也正因为此,新标准增加了杂质指标检测,从而限制纸尿裤使用回收料带来的风险。
新增防侧漏性能指标
防侧漏指标也是新添加项目。由于婴幼儿在使用纸尿裤不可能保持同一姿势,所以纸尿裤必须保证不同卧姿下,起到防漏尿的作用。所以防侧漏指标的添加,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当然如果纸尿片没有防侧漏隔边可以不考核该指标。
渗透性能指标变更
新标准用吸收速度代替了滑渗量指标,并且需要检测第一次吸收速度及第二次吸收速度。回渗量指标统一要求为应该≤10g。渗漏量指标纸尿裤要求应该≤1.0g。纸尿片没有要求。当然,由于设备更新, 渗透性能测定仪可以更好反应吸收性能,所以标准推荐使用该测试设备。
交换水分指标
交换水分在指标上没有变动,还是要求应该≤10.0%。但是新标准将交换水分定为仅在出厂时的检测项目。不再作为其他形式的检验项目。主要是从南北气候差异大,出厂水分≤10.0%比较合理,但是在出厂后,受环境影响可能大,所以交换水分指标只仅作为出厂检测项目。
新增安全指标:重金属含量、可迁移性荧光物质、丙烯酰胺含量、甲醛含量、邻苯热甲酸酯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重金属含量: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四章中1.6进行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预处理样品,限量:铅 10 mg/kg,砷 2 mg/kg,镉 5 mg/kg,汞 1 mg/kg。
可迁移性荧光物质: 按标准附录D(定性)测定,不得检出。
丙烯酰胺含量:按GB/T 37859进行测定,限量:0.1 mg/kg。
甲醛含量:按GB/T 34448-20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限量:6mg/kg。
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按GB/T 37860测定,限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3P)0.1%。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GB/T 17592和GB/T 23344测定,24种芳香胺染料限量:20 mg/kg。(仅针对染色或印刷的产品考核)
另外,我国国家标准GB/T 22905-2018《纸尿裤和卫生巾用高吸收性树脂》 中明确规定婴儿纸尿裤用高吸收性树脂残留单体(丙烯酸) 含量不得超过 800 mg/kg。
丙烯酸对皮肤具有腐蚀性,而且容易灼烧皮肤及黏膜,严重者甚至会致盲。所以添加表面渗出物指标可以避免高吸水性树脂从面层渗出,与婴儿直接接触。
以上便是,此次婴幼儿纸尿裤检测新标准的修订更改项目。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渗透性能一直都是衡量一款纸尿裤的关键指标。新标准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要求该性能使用最新的纸尿裤吸收性能测试仪进行测试。当然也是由于该测试方法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而且克服了原标准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重复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在做婴幼儿纸尿裤检测时,一定要询问好委托检测机构是否有该新设备。
卫生指标
和原标准一样,,纸尿裤的卫生指标要符合GB 15979《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要求:
【怎么挑选纸尿裤】
挑选方法
1、吸收性好
吸收快,可以减少尿液与皮肤接触的时间,自然减少了宝宝患尿布疹的概率;吸收多,可以减少更换频率,少打扰睡眠中的宝宝。
2、干爽不回渗
要挑选干爽而不回渗的,这样可让睡觉中的宝宝不被湿湿的尿布弄得无法睡安稳,也减少了患尿布疹的机会。
3、滋润保护层
优质的纸尿裤一般会在表层的无纺布中添加天然的护肤成分,形成一层含有润肤成分的柔软的保护层,滋润宝宝娇嫩的皮肤。
4、防漏设计
选择具有防漏设计的纸尿裤,这样能防止宝宝的排泄物渗出。同时注意腿部防漏护围是否太紧而令宝宝不舒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