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就写记叙文吧。写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以后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人。
第一次见到我的男人,我在华盛顿DC。新工作,新城市,没熟人,刚失恋。日子很灰暗,平时不想上班,周末不想待在家里。我做了件至今都非常感恩的事情——周末跑出来左志愿者,去全球语言联盟教汉语。
平时一周工作20小时还不够,周六还教2小时汉语。完美主义的我,总是备课备很长时间,周六一天就这样消耗掉了。周日去教会。不管心情如何,这样过日子,时间总是过得比较快。
我带的是成年人的零起点中文班,学生都是美国人或者在美国的外国人,大概12个。有次我问有没有人可以给我做班级联络员,没事儿办点活动带大家吃喝玩乐啥的,CC举了手。我觉得这人还挺乐于助人,不错。随后CC好几次聚会的,我反正在美国也没啥朋友,就基本都参加了。慢慢稍微熟悉一点点。
那时候我也单身很久了。为了早日结束单身,因着熟人推荐,我上了婚恋网站,有时候我让CC 帮我看一看我写得如何。毕竟人家是母语使用者,又是男性,提供一些男性视角,没准能提高我相亲的成功率。他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应该放哪些照片,语言怎么修改,等等。一来二去成了不错的朋友。
到现在我们认识五年了。有一次我问他:你第一次见到我啥感觉啊?他说,其实没太大感觉。你汉语教得很好,英语也很好。其实我也一样,我第一次见他,我都记不起来,上课一段时间以后,才注意到他。
我们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更像是在友谊上慢慢擦出来火花。聊天的时候,慢慢发现我们的兴趣爱好非常一致,有很多共同点。我回国三年后,也就是我们认识四年的时候,终于觉得,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然后开始了我们的跨国恋。
我们的恋爱,真是“谈”出来的。异国恋不能做什么,全靠聊天联系感情。我曾经幻想过那个对的人是什么样子,心里暗暗许下三个参照。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都在彼此面前哭过。事实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谈话太过于深入,彼此都哭了很多次。我们任何时候都在聊天。醒着,睡去,睡眼迷蒙的时候。我不记得聊了什么,却记得满满的触动。后来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英语原版,作者提到他和妻子的婚姻,曾有一段蜜月期非常快乐。那时他们每天拿出两小时,专注的和彼此聊天,感到彼此的灵魂都“被看见”。当下我特别有同感,于是将书籍的那几页拍照了发给他。
我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是最好的伙伴,灵魂伴侣。我们无话不谈,虽然分隔两地,却心灵相依。我们的感情来得慢,却积累得深厚。对这一段感情我充满了深深的感恩。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