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小布,七年不痒。这是写给北京通州发布七周年的话。如果没有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大概我也没有机会到城市副中心工作。
回首这七年,感慨良多。
2016年,我无意中在公众号上搜通州,出来一个通州时讯,上面有一条招聘信息,附带电话,我拨打了过去,一个深沉的男生接的,说是招人,后来就通知我过来考试。
单位在临河里地铁站附近,一座8层的小楼,院子很清静,很有年代感,旁边就是120救护车的停车处。在那碰见了一位经常在我家门口跑车的司机,他说自己不跑车了,当了救护车司机,那车速,绝对的厉害。
通州时讯报社在8楼,到那里先考试,然后总编辑面试,她发现我是做新媒体工作的,热情地拉着不让走,又找来负责新媒体的老师过来一起聊,说是要做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让我考虑下加入这个本地的团队,毕竟离家近。开车大概15分钟,我在通州住了10年,居然都不知道有这个报社的存在。当时的通州是作为“睡城”的存在,2016年起,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6年夏天,我加入了通州小布的团队,成为小编之一。每天都在琢磨选题哪个好看,去哪里拉粉丝。记得当时在淘宝上订购了一大堆手机扣,上面印上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有活动就去摆摊,出去吃饭都得给同桌的朋友分发一下,只要拉一个粉,就觉得幸福感满满。
那个时候,健步走的队伍,街头的公益活动,宋庄艺术节,万达促销活动,只要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通州小布推广的身影。做公众号就像在推动一个磨盘,人越多推的越快,等到达到一定的级数,自然就转动起来,粉丝的增长也会呈现级数的倍增。
七年,北京通州发布微信的粉丝数达到了以前梦想不到的数量,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都是通州小布团队这七年奋斗的结果。
这些年,我参与微信的编辑运营并不是全部的精力,大部分是个补充的角色。其他时间都在做一些基础拓荒工作,比如开北京号,改客户端,建强国平台等等。大概有两年时间没有编过小布的稿了,现在的阅读量要比以前高多了,如果我早退出编辑团队,大概粉丝数比这还多,哈哈!
离开小布团队之后,各种新媒体运营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每当觉得此刻是最困难的时候,过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加困难的情况出现。当困难多了,也克服多了,自然就成了经验。
在城市副中心的第五年,我结束了北漂,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结束了在通州的自家暂住14年的历史。
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鼓励人员在城六区就业居住,而我在副中心工作之后,恰巧符合政策,在开展全新的工作的时刻,不知不觉也改变了生活。
2016年,除了在副中心当了通州小布,还有幸拜书法家孙敦秀先生为师,在清华美院高研班学习简牍书法。七年间,几乎每年都参加一次书法展,临摹、创作、开展、出书。在副中心的文化沃土上,寻找扎根的地方。
“守正创新 盛世简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国简牍书法作品邀请展11月6日-12日在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美术馆二层展出。
2018年起,每年都写书法卷轴挂历,送给朋友,图个喜庆,不知不觉也坚持了四五年,去年疫情,抬不起胳膊,数量锐减,今年又开始写点,每周空余的时间寥寥,但是热爱着东西,总会有时间挤出来。书法在没有成为艺术之前,实用性其实挺重要。比如给主持人写个道具,春节给大家写写对联。
人生没有多少个七年,在城市副中心的这七年,体重涨了10多斤,上班的路程每天节约了60公里,相当于每天节约了1个小时,让生存更像生活。
11月8日是记者节,发现自己大概不会有机会当正式记者了,而新媒体运营,则一直在路上。
祝通州小布生日快乐,媒体朋友记者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