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凯
很多人面临邀请,去不了也不拒绝。张老师,明天晚上请您吃饭,您可要大驾光临!哦,好的,我尽量。
回答的模棱两可,给自己留有充分余地,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 明晚可能早就有安排了,也许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没有拒绝对方。
标榜不好意思、不忍心拒绝对方,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先定的事也存在着取消的可能,把现在的邀请先应下来,之前先定的事如果取消了,那明晚也不至于空窗。
不好意思的可能性也很大,直接拒绝别人,太不会做人了。模棱两可的应下来,双方都不伤面子,哪怕第二天也没有别的事情撞车,自己就是真的不想参加,先应承下来也无妨,而如果第二天刮风下雨活动取消,那可就不怪自己了,对方还会欠人情似的。
这样的事情不少,所以发出邀请的人也非不懂得回答的多重含义。一旦说“尽量”,那不来的可能性就较大了,除非必须要邀请到这个客人,可请可不请,一般也就不用再打电话砸实了,这是社会的潜规则一种。
不拒绝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想给自己“扬腕儿”,不三番五次的邀请,怎么能那么草率的就赴约呢?不爽快答应,也别生硬拒绝。更深的含义还有,直接索要出场费也不好意思,同时被邀请的人,地位是高还是低?自己是不是能成为最主要的宾客,参加这个活动能得到什么,这么都是问题。
那天,张老师在开饭前两个小时接到催问电话,才说真不好意思,我有事去不了!
对方回答说,其实您不来就不来,早点儿告诉我,腾出一个座位,请别人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