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
“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管子》就曾用“故法而守常”强调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规律。如今,我们也要守学习之常,守工作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
围绕“守常”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
“守常”二字,首先令我联想到的便是李大钊先生,他的字就是守常。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没有因循守旧,没有循规蹈矩地做一个顺民,而是向当时蒙昧的民众宣传民主与科学,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看来,他似乎并没有像自己的名字那样守祖宗之常法,可是,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他何尝不是在固守“常法”?
我想,所谓的“常法”,决不是指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使社会进步,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固然是自然现象,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又何尝不是自然规律呢?唯有这样的规律,才能称之为亘古不变的“常法”。
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都在证明“守常法”的必要性。纵古,商鞅变法时阻力重重,反对派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商鞅坚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最终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观今,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年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谓天翻地覆。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不是伴随着变革的阵痛呢?不变就意味着毁灭,而“变”才是规律,才是常法。
如何才能做到守常法而不泥古呢?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求变的勇气。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人尽皆知,但我们在指责他空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同时,更要看到他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可见,逆常法而动,必导致失败。
除此以外,想要守常法,还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和宏大的格局。有人说,人在高处,看到的是山峰和星空;站在谷底,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这高和低,不是指人所处的位置,其实是指他的眼界和格局。真正有大眼界、大格局的人,绝不会拘泥于一时的利比得失,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所以说,“守常”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我们切莫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守旧泥古,而是要看到它所揭示的深刻内涵。我们必须坚信:唯有守发展之常法,才能谋社会之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