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平台在个人诊疗数据中的应用
一.写在前面
1.问题和重要性:如何有效保护、利用个人诊疗数据,让每一个患者个体的健康数据发挥最大作用,一直是国家卫生部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理念的崛起和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合约平台将可能成为解决个人医疗数据分散、数据不完整、数据共享难及医患信任度低等问题的优秀备选方案。
2.智能合约优点:个体医疗信息涉及隐私保护,智能合约天然具有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等特点,对个人的医疗信息保护、流转、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大家关注新闻,就会发现,这几年来医患矛盾突出,纠纷不断。
3.医患难题:举几个例子,比如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被患者用刀砍伤,10月山东莱芜市莱钢医院医师李宝华被患者家属砍死,还有深圳儿科医生被逼下跪烧纸钱、孕妇生产过程中跳楼死亡等事件,不一而足,令人唏嘘。此外,还有患者在维权过程中,发现有些医院将手术时间、术后诊断、用药剂量、患者病史进行修改,造成无法维权,这些都造成巨大的医患难题。
4.问题症结:解决医患紧张局面,除了制度以外,关键是提高医患信任。因此,本文试图模拟1个应用场景来说明,如何利用智能合约平台,实现个人诊疗数据的上链、使用、披露、修改和销毁。
二.出发医院看病诊疗
1.自动预约和检查:小李最近感觉胃不舒服,经常拉肚子,于是他首先打开医院开发的DAPP软件,指纹识别后预约第二天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科刘医生,第二天,小李按照时间来到医院,刘医生利用胃肠镜进行检查,认为小李只是胃炎发作,无需过多担心,检查结果自动上传到DAPP中。
说明:预约时间、人员姓名以及检查数据自动上传到智能合约平台,实现个人诊疗数据的上链以及对医生诊疗行为的有效监督。
2.开药和取药: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点开电脑开好药品清单,清单自动上传到小李的DAPP中,同时自动发到医院药房,小李到医院药房,指纹识别以后,药房将药品自动包装好送到小李手上。
说明:检查结果和药品清单自动上链存储,为以后的跨医院诊疗、数据有效溯源、医疗纠纷处理及维权处理打下基础。
三.再次发病更换医院
小李将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医生开的药吃了以后,感觉心跳加速,病情比原来更加严重,于是再次理由DAPP智能合约平台预约市第二人民医院赵医生,经检查,小李实际上患了胃肠癌,必须马上住院手续,但是由于第一次诊断失误,小李延误了病情,住院多花了20多万。
说明:第二人民医院在诊断的过程中,对小李的手术时间、术后诊断、用药剂量、患者病史都实现上链,保证所有的信息不可篡改,小李必须保证数据加密签名,这个机制可以保证他个人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共识算法保证可以保证他个人数据不可篡改。
四.医疗报销和维权
1.医疗报销:小李出院以后,指纹登录智能合约平台DAAP,点击医疗报销选项,系统接收到信号以后,自动对接医保办、医院,自动进行医疗费用报销,不能报销部分自动连接到小李的个人银行账号,自动扣款。
说明:现在医保报销还是比较麻烦,比如要纸质版的发票、盖章证明等一大推,令人不厌其烦。智能合约平台能够应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的完整真实或不可修改性,在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提供数据给医保办、医院、银行,全部自动执行。
2.医疗维权:小李觉得自己被第一人民医院的刘医生误诊,造成病情延误,损失巨大,于是将第一人民医院刘医生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征求小李同意,监管部门调用智能合约平台数据,发现刘医生使用检查设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履职不到位,依法判决刘医生赔偿损失。
说明:诊疗过程全数据上链,保证了维权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证明就可以自动判断责任一方是在患者还是在医院。
五.个人数据应用及激励
有一天,研究机构和保险公司、广告业主和健康产品推销商均电话给小李,希望可以使用小李诊疗过程中的所有数据。研究机构打算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胃肠方面的癌症数据,保险公司希望可以统计近年来胃肠疾病的投保趋势及投保金额,广告公司希望可以利用数据展开广告营销,而健康产品推销商希望可以利用数据来进行产品推销。
小李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同意研究机构和保险公司使用,他通过登录智能合约平台,将数据发送给上述两家机构,同时按照事前约定,智能合约平台自动从上述两家的账户中扣除费用,自动发放到小李的账户中。
说明:利用大数据平台,个人诊疗数据实现增值盈利、支付费用使用,在整个过程中,个人隐私也不会被泄漏。
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尽管上述的应用场景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1.如何保证个体、医院、诊所、体检中心、养老机构、保险、第三方检测中心形成共识?
2.如何保证政府部门比如民政,残联、农办对口支持?
3.如何建立分布式索引库,保证医院之间数据愿意共享,同时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