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风流秀才,在上元佳节那晚出门游玩,却不曾想撞着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把秀才迷得像是丢了魂,美人也被秀才撩弄得矜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可就是这一见,二人惹出一场奇奇怪怪得事来,竟让秀才险些丢了性命。
这位秀才叫张舜美,因参加乡试来了杭州,却没能中选,就留在当地消遣。美人叫刘素香,杭州人,和父母兄嫂同住,妥妥的大家闺秀,不过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二人在上元佳节那晚相遇。张舜美被美景吸引,即兴一首诗,边朗诵边走,这时远处灯影中,走来两位女子,前面的是丫鬟,肩上斜挑着一盏彩鸾灯,后面的便是刘素香,千娇百媚,摇曳生姿。这个出场让张舜美心神荡漾,盯着素香挪不开眼,素香又何尝不是呢?同样盯着舜美,只感觉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苏了,脚也麻了。两人眉目传情了一会儿,有些害羞,就开始走动。
素香在前面走得快,舜美也跟的快,走得慢,就跟的慢,却不敢言语交流,很快走到了众安桥,可桥上行人众多,不一会两人就走散了。张舜美败兴而归,回去后怎么也忘不了美人,很想再遇见一次。第二天,终于等到了晚上,舜美急忙赶到昨夜两人相遇之处,等的花儿都快谢了,相遇无望时,素香和丫鬟穿过人海朝舜美走来。
能看出,再次相遇的两人情更深了。二人还是一前一后的走着,不过距离近了不少,在人潮拥挤中,两人时不时地被挤在一起,挨挨碰碰的,很是撩人。素香这次来准备好了一封信,从袖口中掉下来,舜美会意,捡起赶紧拆开来看。这一看让舜美害了多年相思病,还差点丢了性命。
这信的内容放在现在看,也是够大胆直白的。开头一首诗大方表达自己的爱意,还邀张舜美去她家相见,诗后写了自家地址,挑了家人外出探亲的日子,还说要焚香扫门迎候张舜美。这画面感十足的信我看完都浑身抖了抖,止不住的笑意。张舜美更是,看了好几遍信,高兴得不行了,回去之后一晚上没睡。
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张舜美终于迎来了和美人相见的时刻。不过初次登门不敢造次,他在门外唱了一首歌,素香一听,激动不已,赶紧出门迎接,直接拉舜美进入自己的闺房,吹灭蜡烛,宽衣解带办正事。
云雨之后,张舜美说自己只是书生,没有钱财,无以为报。这话一出真是让人生气,难道当素香是红尘女子吗?不过素香正浓情意切没有听出不妥,还表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想和张舜美分开,思考之后,提出想要私奔的想法,张舜美这下高兴了,愿意私奔,投奔他在镇江的亲戚。
当晚,刘素香收拾了金银首饰,扮上男装,和张舜美手拉手地走向城外。刘素香自幼裹脚,又穿了男靴,行动不便,走得很慢,等到城门刚好赶上人多的时候,两人被人流冲开了,顾不上对方,素香被挤出城门往半塘方向走去,而舜美想着素香柔弱挤不出去还在城里,自己也没出去,结果苦苦没找到人,一问看门军士才知素香已经出了城门。舜美赶忙出去寻找,但是城门口没人,有四个分岔路实在不知朝哪走……就这样两人错过,一下分别了多年。
素香走远了才发现和舜美走散,想着到镇江兴许能汇合就继续赶路,路上想着怕父母找她,走到河边时扔下一双自己的绣花鞋,造成溺水的假象,好让父母死心,断了找她的念头,然后坐船走了。到了镇江想打问张舜美的亲戚,结果忘了姓甚名谁,素香感觉无路可走坐在江亭哭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走来一个尼姑,询问闲聊后,素香和尼姑一同去了大慈庵,开始每日诵经参拜。
素香溺水的消息也传进了舜美的耳朵,他一病不起,差点死去,好在遇得良医调养了好久,才病愈。病好后舜美开始温习经史,三年之后考中了解元。这三年间他每年上元节都会去素香的家门口看看,可是物是人非,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暗自发誓终身不娶。
过了几日,舜美要进京会试,到镇江时狂风大作,只能暂行,一等就是好几天,很是心烦,就沿江散步,走到一处竹林中,正是素香所在的大慈庵之处,他走入庵内供茶,巧了,素香刚好向供茶方向瞥了一眼,恍如隔世的感觉,日思夜想的人儿居然就在她眼前了。两人相认抱头痛哭后,先去京城连科进士,封官谢恩,回乡见父母。
这个故事出自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古时候的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刘素香不一样,她敢于走出来,并且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让人佩服,虽然脚被裹住了,但是心没有被裹住,有主见有思想。尽管追逐爱情的路上吃了不少苦,但是她没有害怕,同时她也是幸运的,流离在外遇上的是慈悲的尼姑,才能在大慈庵修养身心,磨炼心智。
张舜美寻人技能为负数,但是足够长情,得一人心足以,愿为素香终身不娶,没有因为素香离去一直消沉,而是振奋精神,重新开始学习考取功名。其实我还挺想吐槽他的,当年跟素香商量好了去投奔在镇江的亲戚,既然素香不在城里,那必然是去了镇江,完全可以跑一趟镇江寻人,在路上找到素香的机会很大,也不必等待三年之久。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这三年的空窗,张舜美可能不会考取功名。不过好在两人修成正果,终成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