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不服输的自己吧。这个自己,在青春时期应该都是既自信又自卑的吧,内心应该都是既孤独又喧闹的吧。
没想到一次活动,会勾起我的青春记忆。
前天晚上,我的高中同学群沸腾了。同学们热情高涨地参与同学单德泉的单位投票活动,参与的同学一起投票,硬是把他的票从第四拉到第二,从1000多票跃到10000多票,在手机屏幕的背后,是一颗颗为共同目标兴奋不已的心,虽然我们知道,老单同学得了第一也许也没有什么奖励。
这高涨的热情,在昨天上午已经接近白热化。过年回乡尚在火车上的同学,当教师放假在家的同学,做生意的同学,在大中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都呼喊着上阵了,誓把老单送上第一的宝座。这时,即使老单本人哀求“咱就第二吧”也不管用了,因为,每个人体内不服输的劲头、共同为了一个目标的快乐都被击活了,大家体内的理智暂时失灵,只剩下手指在灵活地操作着投票——返回——再投票——再返回……截至中午,与第一的差距仅剩1000多票了。
第一也是这种心态吧,下午他的投票开始加速,晚上的时候,他又比我们多了5000多票,由于前天晚上和昨天早上几个小时不间断的操作,我的两个大手指已经变得不太灵活了,所以昨天晚上我无法继续参与这场战役了,今天醒来一看,第一和老单之间的差距已经变成了7000多票,而他们由于这种不服输的竞争,已经都增到30000多票了,早晨,我们还有两位可爱的同学仍在为老单投着票。
从不服输到接受再到不服输,这多么像年轻时的我们啊。1992年9月,十几岁的我们,从五常的各个乡镇村屯,聚到了拉林一中这所普通高中,内心是很不甘的吧。因为那一届,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690分,而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658分,差别在于,普通高中的我们,由于用沿袭的方式重读了一年初三,所以,就失去了进重点高中的机会。
你们当时是什么心态呢,反正我是非常失落的,要知道,在此前亲人邻居都我以为已经被重点高中录取了呢,哭了几次鼻子后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走进了拉林一中的大门。
它的教室和宿舍也是不争气地破旧,没有暖气,冬天还生着炉子。很低的升学率,参差不齐的师资,连食堂的伙食也非常差劲,早晨永远是黑黑的面条,中午菜里的土豆竟然也没有削皮,还带着点儿泥土的芳香……
我在那里,仅仅过了一年。可是,这一年,竟然如此难忘,难忘到我甚至觉得自己的整个高中生活,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那时,拉林的高一仅有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的老师是一样的,两个班的女生住在共一个大宿舍里,自然地,两个班的男生也住在同一个大宿舍里。校园里没有什么美景,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不多,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也很少,教室更多的场景就是一群沉默着学习的男孩女孩。当然,每个班级也会有一些淘气调皮的男生来活跃气氛。
我们一班的班主任曲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虽然后来,我们知道他也会扭大秧歌也很爱笑,但是记忆最深的还是他早自习的“训话”,他的表情,更像一个严父。
高一时光,是非常丰富的。
每天早晨,竟然可以全体同学一起唱歌,流行的喜欢的歌都可以唱,什么“风中柳絮舒懒腰,几点絮飞飘呀飘……”“从小我就爱旅游买了自行车,骑着它走遍祖国山河……” 文娱委员刘春曼一起个头,我们就美滋滋地唱开了,曲老师有时就在一旁静静地听,窗外的树梢摇啊摇,我们的歌声顺着窗缝飘出去,与蓝天白云一起逍遥去了……
中秋赏月这样的美事竟然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呢,月色下的校园美景就这样通过青春的笔端,跑到作文本上而去了。然后是校歌咏比赛,如此美好的时刻自然会有照片为证,照片上的我们青春的脸庞,带着对未来的困惑和期待,被永久地定格到了那一年。
那时的学校广播里,总会循环播放着那首郑智化的《水手》:“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我班有个叫张静的女同学,唱歌特别好听,忘不了她哼唱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带给我的听觉震撼: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歌词和如此动听的歌声!
夜色中的校园操场是很热闹的,晚自习休息时间,聊天的跑步的打球的……我最爱做的,就是一圈接一圈地跑步了,夜风掠过我热气腾腾的身体,我真的感受到“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的感觉,在终于完成目标的八圈后,我才开始喘着气停下脚步,挑战自我不服输的性格应该就是那时养成的吧。
那些无法超越的学霸令我不得不叹服人家大脑的灵活,我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难题,人家就可以轻松地算出来而我就不行呢?自卑和自信的转换,往往就在一瞬间:上一刻,我感觉自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才女”;下一刻,我又觉得自己是脑子不开窍的“笨蛋”……
原谅我吧,我甚至羡慕过你们中一些人的聪明,想变成过你们呢。
也原谅我吧,我也曾觉得你们中某些人没有远大理想整天想着玩,而暗暗地瞧不起过你们呢。
更要原谅我自己呢,硬是在心底把枯燥单调的高中生活过得丰富极了:悄悄地写小诗和散文,悄悄地感悟和感怀,悄悄地痛苦和快乐,悄悄地旁观和融入……甚至,还曾悄悄地领导过一次学校的“罢饭”。
高二一开学,爸爸为我办了县级重点高中的借读,同学们流着泪送我离开,一群人抬着我的行李走了几里路才到火车站,在站台上与我依依惜别。那时正在流行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我的同桌吴红波给我写信,曾原封不动地把歌词超给了我:“那一天,听说你要走,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于是,我的思念,从那一天就开始了。
后来,由于担心拉林的师资影响升学,陆续有同学转走借读,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依然留在原校。校园的树,绿了又黄;拉林的教室最终从平房变成了楼房;原来的班主任,由于教学水平过硬,教完我们这届后也转到重点高中任教了;我们,也终于从高中毕业了,有的升入大学,有的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再后来,我们就失去联系了。
快20年的光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感谢这个世界上有个叫“微信”的东西,把我们又一一捡回来,组成了一个叫“家”的82人的群,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虽天各一方却情系一处,快乐地发红包抢红包,快乐地开玩笑调侃着,快乐地晒着大大小小的聚会,快乐地送生日和节日祝福……
我们,恶补20年前无暇进行聊天的遗憾,仍像没长大的男孩女孩那样,简单透明纯真,青春的列车,仿佛穿越回到青春岁月,虽然,我们已经年过四十,已经青春不再。
一起奋斗过的岁月记忆,被这一场暂时战败的“第一争夺战”唤醒:那凌晨3点多就开始接二连三起床的宿舍女生,那午夜依然在炉火旁做题的晚归同学,那些苦恼困惑而又充满希望的日子,那些竞争却又相依的时刻……被这一场莫名其妙的拉票活动拉回到那不服输的青春岁月中,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除了我们,其他人无法感同身受地分享这一切。
虽然,青春的慢车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了;虽然受时空地域的阻隔,我们中有许多人还未见上一面;虽然,我们有生活和工作已经千差万别,可是,那份最真挚的同学情谊仍然伴着一声声的问候,通过手机向彼此传递……
2019年相约大连,那是我们25年的大聚会,你们会去吗?敢说忙试试看!
亲爱的同学,请你,请你,务必排除万难,去赴那一场青春之约。
书于2016年2月17日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