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随笔“瑜伽本无瓶颈期”中关于身体的局限亦或是心的束缚这个问题,似乎在《禅者的初心》中找到了答案。文中有段话“那些轻轻松松就能把打坐练好的人,通常都要花更多时间才能掌握到禅的真实感和禅的精髓。但那些觉得禅修极为困难的人,却会在其中找到更多意义。”正好解答了我的疑惑。一直认为自己身体柔韧性不好,肌肉又没力量,阴瑜伽时僵硬难耐,阳瑜伽时无气无力,这种情况很多人会认为不适合练瑜伽。但恰恰相反,我坚持了下来,并收获颇丰。虽然很多高难度体式还驾驭不了,习练进度也比较慢,但循序渐进的习练,基础打牢,感悟更多,终有一天,我也能忘掉习练技巧,所有的体式,不管难易,都能自然而然、轻松自在的完成。
模仿体式的瑜伽容易,但却无法对内在产生影响。瑜伽的核心是呼吸,但终极的目标应该是控制,这也是瑜伽难点所在。
呼吸需要控制。吸多少呼多少,本应如此,但是很多人往往呼的比吸多。呼时深而长,吸时却浅而短,久而久之就气虚了,气不足了。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喜欢深呼气的人。瑜伽习练后,虽然吸气比原来深而长了,但仍喜欢尽情的呼气。若气不呼尽,保持适当的屏息,可以让接下来的吸气更加深长,而这需要控制力。
肌肉的发力需要控制。从最初的不会肌肉发力,到会发力这个阶段我走得比较快,也可以理解为我对身体的悟性较高,能快速进入对身体的感知。但从会发力到能持续发力阶段,走得较为缓慢,大多表现在体式中呼气时无法保持肌肉的持续发力让身体处于延展状态,往往在呼气时身体力量往下卸,而导致延展的身体随着呼气缩回挤压状态。因此,体式的完成显得费力不轻松。而要达到持续发力状态需要很强的控制力。
这是第一次练习坐 立前屈,图片看着平静,但其实当下大腿是在不停地抖动。这个体式需要大腿肌肉向腹股沟方向极强的力量,下腹部始终上提收紧,避免用腰椎发力,背部肌肉持续发力状态,避免弓背伤害脊椎。因首次练习,从照片可看到上背部有挤压未完全拉伸呈现弓着状态。此体式特别关注膝盖窝不能处于绷直挤压,应保持弹性空间,确保膝关节安全。意识需要控制。近段时间我6周岁多的娃有天带着笑意的问我(她的原话):“妈妈,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我每次洗澡前,我都不想去洗,但每次洗了就不想结束,想一直洗;每次睡觉前都不想去睡,但睡了后早上就不想起来,想一直睡……”。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很多的成年人也很困扰。多少人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却迟迟不得入睡,多少人每天早晨都在跟瞌睡虫斗争等等类似这样的日常状态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但我们又不得不否认,人的一生如果能做好自我控制,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合适的事,那将事半功倍。而这需要意识层面的不断关注、刺激,而后潜移默化深入骨髓。通过瑜伽,可以达到训练意识层面的控制,包括去除杂念、关注内在的变化,久而久之提高专注力、自律性、情绪稳定性等等,但这需要长时间的习练,能坚持下来的本身就需要极强的控制力。
人的这一生有三次斗争:幼时与大自然做斗争,通过不断地得病,获得免疫力,在自然界生存下来,这个阶段更多的需要父母或者养育者对孩子合理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规律的控制;第二次是青春期与社会做斗争,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获得与人相处的能力后在社会中生存下来,这是学会如何控制的阶段;第三次就是中年期与自我做斗争。比如善良,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相处的结果。在与人的斗争中,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善良划出边界,这个阶段就是控制的结果以及再调整的阶段。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了,人的一生大多趋于稳定。好比瑜伽,身体,意识控制稳定后,体式的难易仅是外在体现。唯有常练常新。
伽音
2019.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