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077)

详注《随园诗话》(107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7-12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八五】

    朱竹君学士督学皖江,任满,余问所得人才。公手书姓名,分为两种:朴学数人,才华数人。次日,即率秀才名、字左君者来见,美少年也。其《京邸夜归》云:“入城灯市散,有客正还家。新仆欲通姓,娇儿不识爷。春光满茅屋,喜气上灯花。乍见翻无语,徘徊月正华。”七言如:“小艇自流初住雨,夹衣难受嫩晴风。”殊有风流自赏之意。

    朱竹君,即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祖籍今萧山城厢镇城南办事处黄家河村,因其祖辈、父辈在外做官,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清代著名学者,人称“竹君先生”。详见《闲读<随园诗话>(803)》。

    皖江,指长江流域安徽沿江地区,覆盖地域涉及现行行政区划的5市。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但在本条诗话中,皖江代指安徽。因为朱筠担任过安徽学政。

    朴学,音pǔ xué,释义: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汉书·儒林传·欧阳生》:“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唐·杜牧《崔璪除刑部尚书等制》:“上知自得,不器难名,既擅高文,兼通朴学,掌言纶阁,典贡春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孔子以后、董仲舒以前的儒学是汉人称为朴学的原始儒学。”2、指清代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清·梅曾亮《序》:“人以先生邃於经而工於文,异乎朴学之士。” 清·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乾嘉钜卿魁士,相率为形声训诂之学,几乎人肆篆籀,家耽《苍》《雅》矣。诹经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访碑碣,又渐而搜及古专,谓可以印证朴学也。”姚锡钧《论诗绝句》:“放言高论陈同甫,朴学奇才纪晓岚。”本条诗话中“朴学”应该是指考据训诂之学。是时,儒士考据训诂已经蔚然成风。

    黄戊,此为错讹,应是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又字左君,号壹斋、左庶子。安徽芜湖人。黄钺幼丧父母,由外祖父母抚养,及长,敏而好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月,23岁的黄钺参加府学岁试。安徽学政朱筠阅其卷,以为“奇才异能”,称道不止。朱筠回京师时,特将其带入京城应试,虽未中式,但得以在《四库全书》馆做誉录工作,因之学识大进。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因与主官户部的和珅意见相左,告假回芜,“掌教皖南北书院十载”。嘉庆四年(1799),仁宗亲政召见,应对得仁宗赏识,加封为“懋勤殿行走”。九年(1804),由主事提升为“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缺,待旨出任湖北、山东、顺天等乡试主考官。后兼山西、山东学政。二十四年(1819),升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衔。次年(1820),任会试正考官。宣宗道光帝即位后,封军机大臣,调任户部尚书。道光三年(1823),“赐宴玉澜堂”,并给功臣绘像,以彰忠义,黄钺是十五位老臣之一。四年(1824),为仁宗睿皇帝立“圣德神功碑文”,黄钺“恭代书成”,宣宗赐“蟒服大缎”。道光六年(1826),77岁时获准荣归。二十一年六月(1841年8月)在芜湖家中逝世,享年九十二岁。追封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勤敏”。赐葬于当涂南褐山下。黄钺师法韩愈、苏轼、黄庭坚三人。著有《壹斋集》40卷。工诗文、书画,所绘山水,有萧云从余韵。宫内名画,多为其鉴定真伪。诗词有苏东坡风韵,年九十一岁失明,自号“盲左”,仍吟诗作画, 所作《于湖竹枝词》66首,亦诗亦史,富有深厚乡情。按:戊,音wù,本指斧钺等一类的兵器,比钺小。钺,音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青铜或铁制成。二者属于同一类兵器,形制不同,读音也不同。古代二字也不相同。估计是抄写时手误了。另,黄钺在《随园诗话》写作时,尚未成为朝廷重臣,名字写错不足为奇。

    京邸夜归,意思是夜间回到在京师的宅邸。其时,黄钺可能刚刚搬到京师,所以才有了下面有趣的诗文场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07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t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