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在患癌症前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明明拥有常人所羡慕的一切,美貌,事业,金钱,为什么还会得病呢?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因为我的婚姻并不美满。
在外人眼中,我的婚姻很幸福。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我刻意营造的表象。我之所以会得癌症,跟我纠结的婚姻有关系。
决定跟丈夫结婚时,我不懂啥是爱情,也不懂啥是自由。丈夫 那种貌似自由实则放纵的生活吸引了我,他对我的依恋和纠缠,在 我看来,也是一种不可自拔的爱情。我从小就被父亲控制,从来没享受过自由,也早就没了被爱的感觉,所以,这种貌似爱情和貌似自由的感觉,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
我固执地认为,只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我就能离开父亲的压迫,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父母极力反对,断言我跟他结婚绝对不会幸福之后,我们还是悄悄在民政局办了结婚手续。
婚后不久,我就发现父母是对的,丈夫的“爱”,很快让我感到了窒息。他不允许我有异性朋友,不允许我因为任何原因不接他的电话。假如我违反了他的规定,他就会狠狠地骂我,甚至用身边的东西砸我,用脚踢我,或抓住我的头发,把我的头往墙上撞。每当他发泄完,终于平静下来时,就会抱着我痛哭、忏悔,说下次再 不会这样了,还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太爱我,太在乎我了。
看到他这样,我就会心软,然后原谅他,忘掉他对我做过的一切,跟他继续生活。
这个男人爱丫头吗?除却家暴的成分,这个男人的表现可以算是当下所流行的霸道总裁风吧。很多小女生都以为,男人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是爱到极致的表现。事实上呢,我觉得这种“爱”的背后,有种物化女人的感觉,他把丫头当作了私人物品,而不是一个“人”。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一个女人,首先是希望她幸福,这与她爱不爱自己,是否能嫁给自己无关。就像钟镇涛的那首歌唱得那样,“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也应该是像金岳霖对林徽因那般,只求相邻,不求相守的长情陪伴。这才叫爱情,除此以外,都是扯淡。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本,去看看丫头的父亲,他究竟怎样压迫她,会让她如此强烈地想要逃离这个家庭。
只要你知道我有个啥样的父亲,你就理解了。我父亲是“右 派”,在狱中度过了二十多年。出狱后,他一生的黄金时间已消失。 他于是仇恨所有人——当然,他爱自己的子女,只是他的爱,是用仇恨的方式表达的。
在家中,父亲最爱我,但他的表达方式,却很扭曲。从小到大,他都用严厉的管教和打骂,来表达对我的爱。从小,就这样。我挨打的理由,有很多,背不会英语课文,没考一百分……总之,我身上所有在父亲眼中不完美的东西,都是我挨打的理由。
丫头的不幸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父亲,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事实上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恰好最近在读《老子的心事》,雪师在讲第十三章“宠辱不惊”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我们先看原文: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译文:得到宠爱或遭受耻辱,都像是受到惊吓一样。重视大患,就好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什么叫作“宠辱若惊”?宠爱是卑下的,得到它会感到心惊不安,失去它也会惊恐万分。这就叫宠辱若惊。
雪师说,宠爱也是受辱的一种,初读至此处时,我非常震惊。因为这个观点是我从不曾听闻的,当我把这个章节学完后,又不禁心悦诚服。原来“宠辱若惊”是这个意思。我很喜欢雪师讲《道德经》系列丛书,因为他讲得浅显易懂又接地气。就这四个字,他居然能联系到原生家庭,联系到女性的婚姻,我真是深深的佩服。
那么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明天待续!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