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同理心
今天看到《班主任》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后深有感触。因为我和这位老师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文章中的黄老师因为屡次向家长“告状”而被家长拉黑,而我是被家长不再理睬。
事情发生在上届初三第二学期。小田是我所带一个班中的中上游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思维活跃但不够扎实,有着一股浮躁气,学习劲头也随旁边同学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好在其一直坐在成绩较好学生的周围。但任何事情总不会永远顺风顺水,有一段时间小田上课举手次数减少,回答老师提问也没有之前流畅,课后作业也出现了滞后情况。询问其他代课老师,其表现也是差强人意。要知道此同学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要上一二中还是有一段距离,而其父母和老师都是殷切期盼其能考取一二中。所剩时间有限,而其表现又不是太佳,所以大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找其沟通过好几次,成效都不是太大。因其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娇惯,自尊心极强,加之有几位代课教师与其沾亲带故,所以在班级中表现出一定优越感,接受不了批评。所以我采取诱导鼓励婉转批评及增加关注度等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就想着与其家长沟通一下。恰巧在一次逛街时碰到了其父亲,打完招呼之后,其父亲主动询问起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在印象中其父亲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就没管场合连珠带炮的将孩子近期的情况如实反映,其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其父当时深以为然,并且说出了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每晚看电视到深夜,周末睡懒觉到中午。听到这样的信息后,我感到大为惊诧,严肃批评了家长的不作为。虽然其父一直在申辩说孩子太过娇惯,他们现在也没有办法。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借口,所以还是丝毫不留情面的指出了家长的失职,其父唯唯称是。最后,关于小田的学习问题终于解决了,小田也终于如愿考上了二中,我也为小田感到由衷的高兴。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在知道录取情况的第二天,我遇到了小田的父亲,然后很高兴的上前打招呼并给予了祝贺,但小田父亲表情淡然的回应了一声,再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我闹了一个大尴尬。之后我们碰到过好多回,但他都是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在纳闷的同时我不得不做出反思,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
其实,仔细分析后发现,在和小田父亲沟通的过程中我犯了和黄老师一样的错误:
首先,我的沟通方式过于急躁,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小田父亲的感受。因为处于街道,人多且熟,所以小田父亲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却又碍于我是小田老师,为了孩子,不好提出反对意见。
其次,身份定位错误,我只是小田的其中一位代课教师,对小田的家庭教育情况只有建议权没有批评权。更何况小田父亲年长于我,自然更接受不了。所以,是沟通方式方法上的错误。
最后,和黄老师一样,我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长的真实诉求和回应缺乏理解。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在没有考虑家长诉求的情况下我“如实反映了孩子情况”,在家长面露尴尬之时还没有意识到应该调整沟通内容和沟通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关心家长的教育素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不可能完成”。无论是沟通方式的欠缺,还是对对方心理感受的忽视,归根到底,是少了对沟通对象的真正关注和必要的换位思考。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牢记这次教训,让家校沟通达到最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