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间隔年这种东西

间隔年这种东西

作者: 慕尼黑的流浪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00:09 被阅读0次

我的间隔年始于对一个问题的探讨:生命是用来做什么的?

无论是谁,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时常会想,我从他处借来了生命。从很小很小,迈入学校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被他人左右的人生。我不知道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是怎样的开端,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上学前夕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迈入一个要延续这么多年的循规蹈矩的生活。

上大学的时候倒是有一个关于上学的十分流行的说法,“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句话是对的,人去学一些东西也是好的,只是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若是没有激情的话,只称得上是机械性重复一些劳动。没有什么害处,人始终还是动物,后天学习必然建立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之上。

但是这却使许多人脱离了生而为人的骄傲。因为对选择的放弃。长期的顺从使我们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毕竟不做出选择反而比做出选择更为舒服,跟着人流走一定不会迷路的自信。但是也就像是一圈在花坛边上转悠的毛毛虫们,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绝对可以让生命有所依托。

忙忙碌碌忙忙碌碌。

后来我觉得自己突然懂了。是在上大三的时候懂得的。

室友小雪突然有如天雷勾地火醍醐灌顶一样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工科专业,毅然决然决定转专业出国去芬兰学偏艺术类的工业设计。

她的专业成绩不错,在本专业也是小有名气,参加了种类繁多的比赛拿了大大小小的奖项回来。但是她说不,她说我再也无法在这个专业继续下去,因为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简直就像《Eat,Pray,Love》里作者的真实经历一样富有戏剧性。

Elizabeth在出走一年前经历了与丈夫离婚,遇到一个自己以为是挚爱但是因两人性格以及种种原因不断分开又复合的爱人,911事件,丈夫同意离婚但是要分走几乎她的所有财产包括一部已经出版的作品的潜在收入,等等。

用她自己的话来描述这段体验就是,每天都遭遇车祸,持续一年。

然后出于于三个偶然到有点无稽之谈的原因:她发现意大利语很好听,于是报了一个业余班来学意大利语;她在最近的男友家里偶遇了一位印度的上师,虽然只是画像,但是一瞬间她体味到了什么是直击心灵的相遇;之前一个印尼算命老爷爷曾经告诉她她会再回到印尼。于是她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分别在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旅行,告别过去,重新开始。

无论她的朋友们怎样怎样反对她。甚至有朋友反对她学意大利语:为什么要学意大利语?就是因为这样好有一天,在意大利终于又侵犯并占领了一个国家之后好自我吹嘘,自己会一门可以在两个国家来说的语言?

不错,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西语,法语甚至俄语都要更加切合实际一些。

而事实证明,她做出的决定就如同那个,失去一切之后再次获失去的一切,她甚至又收获了真爱。

对于我而言。有人来问我,未来做什么。于是我就像尝试性地对身边的人说我想去学无人机。无人机跟跨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敢拍着胸脯保证这绝对是无比中规中矩的一项决定。可是搞笑的是,即便如此,我身边仍然会有一众人突然出现,然后好像很关心地看起来有理有据地跟我来分析说这项决定是多么多么地离谱。

于是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就是,无论你往哪里走,一定会有一种人突然出现,告诉你这项决定有多么多么地错误,而作出这项决定的你对面前的风险有多么多么的无知。因为这就是一个所有东西都顺理成章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这个顺理成章的世界忽然戛然而止,我毕业了。

我终于来到了一个节点,一场马拉松和下一场马拉松的一个节点。可悲的是站在这个节点上的我依旧是迷茫的,迷茫着不知如何去面对忽然横亘在我面前的过于巨大又过于短暂的人生这个命题。我想我不想等再过几年以后仿佛醍醐灌顶一样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绝对相信那时候我不会有那种勇气放下我已经获得的所有东西毅然而然出走,高唱着或者《橄榄树》或者《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如果那时候这首诗终于被谱曲的话,书包里带上一本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中获得灵感的励志鸡汤。

况且,这只是世俗上的逃离,无法逃离的却是一颗日渐失去弹力的心。我决定就在这个节点上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我的人生。在这个20出头的年龄,在这个试错成本远远低于任何一个时期的时候。人生和理想也绝对是这个年龄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总是赧于说爱而喜欢中庸。中庸并不失为一种好的处世之道。可惜绝对不应该用在人生的选择上。其实人生的选择本不应当那么模棱两可。

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曾说过一句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能够确定做好两件事就一定会幸福,一是做你想做的事,二是爱你想爱的人。

也许只是,在循规蹈矩之中,我们失去了试错和选择的能力。就像被追赶着,就像填鸭,我们随时准备好接受一切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建议,又或者看似有自己见解的去选择一条最安全的路。

接下来的数年也许可以顺理成章地发现这项选择的好处,并学会安于现状,甚至欺骗自己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但也许,我是说也许,也许直到最后也不曾尝试热爱一样的激情,也许某日夜中惊醒想起曾经做过的梦,曾经想要的选择,然后扶上爬满皱纹的脸庞,内心不会有那么一丝酸楚吗。来到尘世,最大的权力就是决定自己过怎样的生活。

就像最好的书并不是给你标准答案的书,但绝对是使你思考的书。在思考中认定和思辨,然后才可以有所收获。也没有什么是最适合的工作和生活,只有热爱的,让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激情,本身就是力量源泉的事才值得去做。

认准一条路然后走下去,尽管慢,但是稳,绝对是一个最快的捷径。

相关文章

  • 间隔年这种东西

    我的间隔年始于对一个问题的探讨:生命是用来做什么的? 无论是谁,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时常...

  • 45-《如何学习》-3

    间隔效应: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每次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用这种办法学习,学的东西不会更少,而记的时间...

  • 间隔年

    第一次接触“间隔年”这个词,是在省图书馆,当时随手拿了一本书看的一篇文章----我的间隔年。说是一个女人在...

  • 间隔年

    大家知道什么叫间隔年吗?知道朋友可以忽略第二段直接从第三段品读,不了解的朋友仔细阅读全文。 间隔年:指的是已经有工...

  • 间隔年

    间隔年(节选) 生命的误解 来自于对地质学的模仿 精确到毫秒的手工切割线 把慵懒的时间 整齐划一的写进本子...

  • 间隔年

    细说起来,间隔年并不是这次的主题。凡尘纷扰,这样的词实在太奢侈。可说到标题,脑子里就蹦出来这几个字。管它什么意思,...

  • 间隔年

    ...

  • 间隔年

    最恶心的三句话: 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

  • 间隔年

    间隔年( Gap Year ): 间隔年传统起源于17世纪英国贵族子弟的“壮游”( The Grand Tour ...

  • 间隔年

    “你可曾见过北京地铁五号线清晨五点半的站台?它华而不实地被设计成海洋动物晒干后的躯壳的样子,干巴巴地,等待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间隔年这种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vi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