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也会“破产”
国家破产,说起来复杂,但其实只要债务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远远低于需要偿还的债务时,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像是一个经营不善的企业一样,等待它的将是破产的命运。
一个被宣布破产的企业会从市场上就此消失,一个“破产”的国家会从这个地球的版图上消失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与企业不同的是,国家最显著的特点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即便这个国家“破产”了,任何债权国也不能将这个国家“瓜分”了。
一个国家(冰岛)一旦沦为破产国,就意味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再从其他国家得到新的贷款,这是因为破产国家已经是一个空壳了,没有了经济实力的国家,又能够靠什么来赢得别人的信任呢?所以,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头脑发热地以慈悲为怀将本国的资金借给一个破产国却还欠着另外一个国家的欠款。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一举一动都对我国有着尤为重大的影响力。如果有一天美元无限度地贬值,那么我国的资产就将会迎来大幅度的缩水悲剧。
经济泡沫
什么是泡沫经济,1978年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说:“泡沫状态这个名词,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想通过买卖单取利润,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或者以繁荣消退面告终。”
从经济学家对经济泡沫的定义中我们很容易明白,泡沫的产生以及扩大是一个由资产价格从持续上涨到价格暴跌的过程。
四大泡沫
货币泡沫:当一个国家购买力在短时间里上涨过猛的时候,我们就该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了。不得不注意到的是,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正在逐年下降,所以我们不得不开始警惕货币泡沫的危险性。
资产泡沫:比如我国的房价泡沫,房价的疯涨状态已经失控,政府使出的调控手段也都是收效甚微。
债务泡沫:还是以金融危机为界限,在此之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几近为零的。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硬是拿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是上行下效,一时间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到了2013年一度达到了20万亿元,债务危机不断加重。
产能过剩泡沫: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太阳能、风能、光伏等这些能源市场早就已经出现了过剩的状况,其实产能过剩的问题早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就已经注意到了,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在很多行业中去产能化行动就被迫停止了,随即转为增建新项目,这会使得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尖锐。
“泡沫经济”从表面上看与一般的经济高涨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经济高涨是正常的增长,而“泡沫经济”却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行为带动起来的,它所呈现出来的繁荣景象往往是“吹”起来的,实际上并无多大经济实绩,一旦这个被吹起来的泡沫破裂,金融市场就会受到重创。
美国为什么要让美元贬值
要明白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就要明白中美货币汇率变动对双方贸易的影响。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人民币升值时,美国而品价格就会相对便宜,这时候与中国的商品相比,美国的商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所以只要人民币升值,就将有利于美国扩大生产并将商品出口到中国。要知道,中国市场可是非常广阔的,一旦中国市场打开了,美国的商品大量出口,美国的失业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如果人民币贬值,就将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同样这也会促进中国的就业。
另外,2013年10月以来,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也都相继采取单边行动,阻止本国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他们的目的也都是避免本币升值影响本国出口。
美国还指望通过货币贬值赖掉更多的债务,因为美元的发行人是美联储和商业银行,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货币发行机构都是私营机构,而美国政府的开支来自其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美国政府要花钱的话,财政部就会将国债抵押给美联储,这时候美联储和商业银行就会根据国债的多少发行等量的美元供给美国政府开支所以说,美国的每一张美元都是美国政府所欠债务的借条。
正如能量守恒一样,全球经济也是守恒的,一国经济的增长一定会抑制另一个国家,所以各个国家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金融危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追求最高利润的,这就导致了投机的出现。
在正常的市场中,商品的价格都有着抑制需求的功能。当某件商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商品就会自然而然地涨价,涨价后供给增加,需求就相对减少,这样一来这类商品的供需关系就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在投机需求占主导的情况下,很多投机者都会选择买涨不买跌。这也就是某类商品的价格越是涨价,投机者就会趁机围货,大量购入该类商品,这样一来涨价反而刺激了需求。所以,也正是因为这种违反市场基本规律现象的存在,才使得某类产品的市场上出现了虚假的“泡沫”。
美国停摆(政府关门)
美国政府的停摆并不是国家没钱,而是有钱不给政府花。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吊诡,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国家财政预算是通过议会决定的,而议会中是存在党派分歧的,当在野党对执政党强烈不满时,他们就会在财政预算上给政府找麻烦,让预算案在议会被否决,于是政府就拿不到钱了。
政府停摆意味着,除了一些与政府有关的业务需要暂停之外,民众生活基本上不会因为政府的停摆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美国政府的停摆,美国民众才会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淡定,因为他们知道,政府的停摆只不过是政客们在互相扯皮,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妥协。
美国政府的停摆有其金融学原因,是结合在当时国际和国金融大背景之下进行的,但丛根本上讲,政治原因还是多过金融原因的。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不会导致欧元的崩溃,相反会让欧元区的经济基础和政政治基础更加坚固。最终的结果会是欧洲各国通过改革,实现进一步的一体化。
可以说,欧债问题既是危机,同时也是机会,让欧元区国家意识到他们之前经济政策的疏漏,从而向那些财政稳健的国家(比如德国)学习,以便永久性地消除类似的危机。
国际热钱
国际热钱又称逃避资本,是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它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
国际热钱就像是一堆柴火一样,将一个国家的经济烧得热热的,在最热的时候,它却迅速脱身而去,留下的烂摊子就只能由该国自己来收拾了。
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价位上,国际热钱忽然撤出,迅速抽空来该地的资本,过热的房地产因为没有后续的资金来源,自然面临崩盘的危险,而此时民众手里剩下的除了不断贬值的房地产之外便什么也没有了,因为财富已经被国际热钱以各种形式带走了。
国际热钱的危害产生于其突然大规模撤离,只要给它炒作的空间,它就能迅速翻几倍然后脱身面去。
那么,如何应对国际热钱呢?我们认为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把它挡在国门之外,二是把它困在国门以内。想进的让它进不来,想出的让它出不去。这样一来,国际热钱便成了国际资本,所起到的作用就只能是促进经济了。
资本操作《大癫狂》
南海公司,原本一家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公司,却成了市场的宠儿,这就是疯狂的力量。但疯狂的人们最终一定会品尝到疯狂的代价,投身到南海泡沫中的英国人为我们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国际金融领域,类似南海泡沫这样的资本运作数不胜数,有些是国际热钱在背后坐庄,而有些则完全是经济参与者的错误。比如我们中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住,也不管值不值,就想着靠房价上升赚钱,这样的人将泡沫吹大,结果也一定是让自己承受泡沫破灭的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