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陈华伟老师知识的搬运工。
人人都读过书,可是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读书的本质其实就是学习。
书可以分为“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有用”之书指的是致用类书籍,即解决实际问题的书;而“无用”之书虽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有助于建立个人的价值体系。这两类书各有侧重,都很重要,不可或缺。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类书要如何读。
一、“有用”之书的阅读
“有用”之书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这类书不能泛读,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最好是带着问题来读书。以快、准、狠的风格,直奔主题。可以先在豆瓣上进行主题搜索,建立主题书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书单,接下来就是有方法有技巧地阅读,通过读书闭环画出自己的知识树。
读书闭环有5个步骤:输入、编码、体系、内化和输出。
输入就是通过视觉或听觉将外部信息输入大脑。读书最好的方式还是看,边看边用便利贴、高光等工具进行摘录、画重点,筛选输入信息的重要内容。
编码就是大脑的加工过程,将输入的重要信息逐一进行分析、理解、思考,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还可在维基百科、google、豆瓣等工具上通过主题研究,补充相关知识。
体系就是将加工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划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即画出自己的知识树。
内化就是将知识树的内容、头脑中的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这一环节推荐一个内化利器——Anki,Anki是一个app,将重要的、以后用得着的知识制作成卡片录入app,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记忆。
最后是输出,最好的输出练习是费曼法。费曼法就是把知道的知识用自己的、别人能听懂的语言进行复述,也可以用书面费曼进行练习。
通过以上步骤形成的输入闭环,能够有效地将致用类书籍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无用”之书的阅读。
“无用”之书主要是指修身养性的文史哲经典、人文通史类读物。
这一类书籍没啥说的,就是选经典,慢慢读,细细品,即所谓好书慢读。
推荐的阅读方法是kindle夜读, Kindle里只装一本书,读完一本再换,避免选择困难。
说完这两点,我立即做了两个动作:1、写下目前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在豆瓣上进行主题搜索,建立书单。2、清除Kindle里的内容,只留下一本《少有人走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