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途中听到了关于联想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说到联想,大家会联想到PC电脑,联想的销售,渠道,柳传志,杨元庆。
不能否认它曾经占有着国内PC销量第一的位置,收购IBM以后,一度坐上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风光无限,成为国民大品牌。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1745/00b6f0fed9d31bce.jpg)
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悄然到来,智能手机抢占了风头,PC行业却没有什么起色。
09年的联想心理焦急啊,它不能认输啊,手机市场哪能少分了它的一杯羹。当然说干就干,成立了一个智能手机业务的板块,但是技术储备确不够。
怎么办呢?
没问题,先制造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智能手机,先占领市场再说。
可是,有一个问题来了,要说电脑,联想还是有品牌知名度的,那手机充其量就是个三四线水平,谁会花钱买它呢?
这你就低估了联想了,人家可以有强大的PC渠道啊,什么没有可能呢?
事实证明真的不咋地,但是有着好运气的联想2013年还真遇上了好机会。那时正赶上了3G时代的到来,通信运营商正为了提升3G用户使用度发愁呢,于是价格不高,品牌价值也没那么硬的联想被看上了。
于是有了后来的运营商订制联想低端手机,贴钱送手机抢占市场的大手笔。
就这样,联想的手机撒出去了不少,销量蹭蹭的往上涨啊,2013年一度窜到了第二的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1745/face90d5793a53d0.jpg)
这下联想可牛大了,一看业务这么好,加班加点努力冲业绩呀,急忙忙的收购了摩托罗拉。
可是它忽略了一点,2014年大客户---运营商改变策略了。因为已经起来的3G用户使用率,明显没有必要继续砸钱了。
联想那个不甘心啊,眼看这么肥的肉怎么能拱手让掉,何况这关乎于生死(因为PC业务遭遇行业失速点,早已停滞不前)
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模仿小米。当初小米的互联网策略可是相当成功啊,一路席卷手机行业。联想当然也想东山再起。
于是2015年,联想创立了独立品牌ZUK,从当年的业绩看是有不错的反响。
本想乘着不错的势头大干一场,但2016年的一个动作又把联想手机打回原形。这一切只因为它把ZUK拉回了联想大平台,结果……结果……就在内部斗争中被干掉了
迫于无奈的联想只能走回老路子,继续用运营商策略杀入国际市场,结果当然是不错的,2017年保住了销量的稳定性,与2016年持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1745/6d31e0d6785d9d73.jpg)
可是即使这样,国内市场确惨不忍睹,市场份额几乎为0。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1745/fbf0b499927baf2f.jpg)
到这,故事也该接近尾声了。
总结一下,联想的PC业务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但也同时达到了失速点,一蹶不振。原因有二:一是整个大行业遭遇失速点,所以无力回天也是正常;二是主要是依靠企业政府等2B的大型采购,客户关系很赞,品质口碑不好,所以失去了个人客户。
联想也知道开发新业务,自然瞄上了多金的手机业务。可是姿势确一直不对,先是被大客户牵制住走低端定制路线,后来虽然省悟成立了独立品牌,却又走错了一步,被内部斗争干掉。现在的国际路线也只能是缓兵之计,迟早要被运营商抛弃。
补充一句,2017年PC业务被惠普反超,霸主地位不保,2018年更是遭遇被恒生指数删除的丑闻,晚节不保。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1745/17600537fcbbbb05.jpg)
从联想的例子还让我联想到了终身学习。
我不确定终身学习是不是毒鸡汤,但我知道如果不去开辟自己的第二特长、第三特长……,那基本上也是在等自己的失速点。
而没有开辟第二特长的正确方法,被固有观念所禁锢,就会像联想手机一样不断被客户打压,直至呜呼。
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寻找良师益友,刻意练习,追随梦想,跟着感觉,去拥抱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