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周的课,周末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以“我的未来”为主题的作文。他们和我说写作文太烦了,他们平时只要求写500字,而我却要求他们写八百字,后来经过争辩,他们说我写多少,他们就写多少,于是就有了这篇“杂文”。
其实,我没有过多的去设想或者规划自己的未来,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我认为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生活才更有趣。
我的设想也是分阶段,分心情的。记得高中在周记里写道:以后我要成为一名律师,守护正义,还害怕自己能力不够,成不了律师,却也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后来,我喜欢上了阅读,那段时间我在阅读柴静的《看见》,就想着成为一名记者,拜访有故事有经历的人,记录那些有意义却很不起眼的生活。接着看的书也多了,想法也多了,很早之前就想着自己将来一定要写一本书,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街上的小孩》,甚至笔名都起了,就叫“草”,却也一直没有动手,思绪也是断断续续。上了大学考虑起了爱情,想着最浪漫的爱情,应该就是可以互相牵手走在一排绿荫下,看黄昏,亦或是每天的早安与晚安,后来也明白爱情没有这么简单,它是一件非常费精神的事,而我又懒得没办法,索性就不想了。其实上了大学,差不多写了三次的职业规划,最后一次写的稍带认真,有了初步的蓝图,可现实将会怎样,真的无法预估。
在来这边做暑期辅导前,我已经买好了教师资格证资料,可我却把这个当做是留给自己的后路,并不是自己的职业。我真正想成为的是一名作家,想用文字感染别人,用文字传达感情,却发现自己写的东西,都是那么无趣。在这里上了一周课后,想成为老师的欲望变得强烈了,我不知道用“责任心”这个词来形容会不会太严肃太正经,可我就是觉得我有这么一种义务,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对自己负责”。未来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现在有老师,、有家长的帮助,可是真正的未来还得靠自己打拼。张皓宸的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别人帮你是幸运,不帮是本分。”在以后,当你求助别人遭拒绝的时候,请不要生气,而应该学会感谢,正是他们的拒绝才让你学会努力,变得更加强大。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些离题。但请务必记住:你努力了,也许结果不会和你预想的一样那么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那结果必定不会让你满意。我一直都是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但现实社会只看重结果,忽略你努力的“过程”,这时也不要气馁,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自我满意和真正的心安理得。
对于未来,要有期待,千万不要“一眼望去,便望见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