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法曰:培土泄木。肝气乘脾,脘腹胀痛,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药、木香。即培土泄木之法也。温中疏木也。黄玉楸惯用此法。
笔记
-
肝气乘脾
“肝气乘脾”,即木克土也,但却因脾土虚弱,肝木乘虚而克。其病“脘腹胀痛”,脘属胃,腹属脾,肝气不能正常疏泄,反而乘虚横逆克脾,导致肝脾之气不能从左而升,则腹胀且痛,继而胃气不能从右而降,则脘胀且痛也。
主症: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儿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
-
“吃、喝、拉、撒、睡”辨证
- 吃
- 凡饿时心中空虚,必欲速食者,多属中虚之证。
胃脘有下坠感者,多属中气下陷;伴心悸气短者,多属心脾血虚。
- 凡饿时空虚,欲速食,但食后又觉脘腹胀满者,则属脾虚而气滞,乃虚实夹杂之证。
- 凡饿时空虚,少食觉舒,多食又觉胀满甚至疼痛者,如同时脐上伴有压痛,则不属虚证,乃瘀血所致。
- 肝气横逆者,多知饥而能食,但食后胀满不舒;
- 肝气郁结者,必不知饥饿,不思饮食,所谓“饭到口难往下咽”。
- 凡食后觉食物停聚在中脘而难以下行,乃脾湿气壅。
- 又有虽饥而不欲食者,如心中嘈杂而口干舌燥,则属胃阴不足;如腰酸腿软,则属肾阴亏损。
- 凡得温则舒,为寒证;得凉则舒,为热证;
- 凡欲食凉物,但食后不舒者,则为寒热兼夹之证。
- 凡表证多不影响进食,但亦有觉剑突下部位气逆上冲者,则可并见呕逆而妨进食,又当详加辨识。
- 凡饥饿时周身乏力,病情加重者,多属虚证。
- 凡虽知饥,但能坚持数小时而活动正常,则多属实证。
- 凡饿时心中空虚,必欲速食者,多属中虚之证。
- 喝
- 凡夜间与早晨口干而欲饮者,多属阴虚。
- 凡饮不解渴,饮后即尿者,多属三焦气化失常,有膀胱气化不利与肾阳虚衰之不同。
- 凡饮后胃脘有振水音,甚则心下悸者,乃水停中焦之候。
- 凡咽干欲饮,但少饮辄止,稍后又饮者,多属阴虚;而但欲漱水不欲咽,则为瘀血。
- 拉
- 凡大便清稀、肛门不热者为寒;
- 凡大便黄黏,肛门灼热者为热。
- 凡便后腹部及全身舒适,不论大便性状如何,均属实证;便后全身更加倦怠乏力甚至气短心悸,则属虚证。
- 凡肝气横逆而脾不虚者,多见便溏而便前腹痛,便后腹痛减而不除,且有大便不畅不净之感;如脾已虚,则虽便溏亦便前腹痛,但便后却可腹痛消失而大便反觉顺畅已净。所以然者,前者脾不虚而能抵抗,后者脾已虚而无抵抗之力也。
- 撒
- 尿量正常,尿色淡黄,排尿前后无不适感,乃正常现象。
- 如尿量已减,尿转深黄,在外感病则为疾病由表入里之象,在杂病则示平素体内即有虚热。此类病人并可兼排尿时尿道有灼热之感。
- 尿不净则多见于肝气疏泄不利者。夜尿频而量亦多,则多属肾虚。
- 饮后即尿,尿后即渴,则多属三焦气化失常,此症多发于白天,不可仅从“消渴”病考虑,一旦通阳化水,病可自愈。
- 又有常紧张而尿频者,前述甘麦大枣汤证即然。
- 睡
- 杂病中凡吃饭、睡眠正常者,治疗多易,反之则难。
- “阳入于阴则寐”,凡难入睡者,多因邪阻或邪扰,或清热、或化痰、或消食、或解郁、或祛瘀,相机施治,皆可见效。
- 睡后易醒,时睡时醒,醒后再难入睡,则有实有虚,实者已如上述,虚者可因阴虚火旺、心脾血虚、肝血不足等,而彻夜难眠,则以阴虚火旺者居多。
- 早醒则多见于心脾血虚或肝血不足。
- 睡眠不实,时睡时醒,伴头晕胀而腿酸软者,多属肝阳上亢,肝魂被扰;如伴悲愁、纳呆,则属肝郁不舒,肝魂失养。
- 睡眠多乱梦纷纭,多属痰阻,兼心烦者,则属痰热。常因噩梦惊醒,则属心胆气虚。
- 凡病,得正常睡眠可明显减轻,多属虚证;如虽正常睡眠但病情不减,或更周身沉困,醒来活动后反觉轻松者,则或因湿阻、或因气滞、或因血瘀,皆属实证。
- 吃
个人体会
- 一般问诊当然不会按照十问歌的顺序来问。应该都是根据主诉确定主症,根据舌像脉象大致确认病机,然后再问几个问题,验证自己的判读。比如,判断是内有湿邪,当然要问汗是否粘腻,吃东西是否觉得有味道等等。
- 个人不喜欢黄玉楸(黄元御),主要源于章次公的
"清代医人中,有二奇人,曰四明高斗魁、玉田王清任;有二学人,曰吴县叶桂、吴江徐大椿;有二妄人,曰昌邑黄元御、元和陆懋修。高王二人,奇而不诡,开创风气;叶徐二人,虽沿仲景,自有创获;若黄陆二人,直以齿牙胜人,然究其实则枵然无物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