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
>> 让孩子在六岁前开始经历体力之苦,他会一生受益。
>> 有一点需要明确,在生理与心理之间,生理是心理韧性或弹性的基础。简单说,要想让孩子心理坚强并有韧性,一定要从身体之苦进行磨炼。
>> 在他不大的家里就有一个小小的健身房,他每天都要坚持健身。而且,他今天的精力与体力还与他早年就热爱运动、坚持锻炼密切相关。
>> 很多患抑郁症的人,大多从小缺乏体力之苦的经历,如从小不事劳作,不爱体育运动,一坐就是一天。
>> 今天你的“狠心”就是他明天强大与自信的来源。那就让孩子在六岁前开始,经历体力之苦。
>> 培养这种体力之苦可以在孩子四岁前后开始。在这方面,我给大家两个建议:孩子四岁左右,先让他练习跑步,然后让他学习游泳。
>> 我建议至少在周末休息时,别管你们睡到几点,起床后妈妈做饭,爸爸就带着孩子下楼跑步去,四五岁的孩子,爸爸要耐心,这时只要时间,不要距离,即不管跑快跑慢,要跑上30分钟。当孩子慢慢适应了,可以加快速度,加长距离。这样跑步坚持到孩子10岁之后,他自己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他一旦心理不痛快,自己就会习惯性地出去活动一下。这样的孩子从小练过,他就不怕跑,会跑,当他能一口气跑上几千米,这就会成为他今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自我求生的重要本领。
>>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让孩子早些去学游泳。游泳与跑步各有所长,跑步练就人的耐力,而游泳练的是孩子的胆量。不会游泳的人见到水是有恐惧感的。我们要教孩子克服恐惧感,这就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
> 我真心建议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研究一下,在孩子七岁前给他们多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到屋外、到田野、到山上、到水里去玩,让他们感受自由的快乐和生活的快乐,让他们身体内的神经系统,也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得到强化加固。当他们的体质强健后,意志力也会更加坚强,心理的弹性或韧性才有保障。
与人沟通,学会讲理、互动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不管他回答与否,你要告诉他:“我觉得,当我们家人有什么事情不高兴时,可以先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就跟妈妈或跟爸爸商量。你现在长大了,有事要学会说出来,你说的时候我听着。当你说完,是不是应该我说,你也听听呢?
你应该说出你的理由,然后也要让我说我的理由,咱俩谁对,就听谁的。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是教会孩子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绪时,要学会好好说话。为孩子建立一种与人沟通的言行方式,既可以让他疏通自己内心的情绪,也让他明白,有些事情需要有不同的考虑,听听别人的话未必不是好的选择。
与人接触,学会礼貌为先
在三岁上下,家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这类行为方式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人接触的方式,包括熟悉关系与陌生关系的接触;二是与不同人相处的方式,在相处中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或冲突时该如何反应。所以,这一时期父母或其他抚养人对孩子的“涉及他人的行为”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人的早期行为一旦经过重复成为方式,就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性格。
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将决定孩子走出家门后他的人际关系、合群程度、受欢迎或被排斥等社会感受。
“对于不懂礼貌的人可以宽容,但对于没有教养的人一定要远离。”
在家也要讲礼貌。我小时候,离开家时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爸妈,我出去做什么,大约什么时候回。回家后也先向父母报到:“爸妈,我回来了。”
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包容
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这种社会行为确实需要学习,但前提是父母要有意地培养他的这种行为,让他建立一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虽然表现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在与人相处中,都有“自我中心”的问题,即只顾自己,忽略别人感受的心理缺陷。欺凌者的毛病很明显,他们的自我中心体现在不能吃亏,自以为是,骄横霸道;而被欺凌者呢,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他们做事往往以自我满足为主,不能事先想到别人的感受,经常在一些小事上引发别人的不满
你因为过于关注自己,所以完全不能理解或想到别人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