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25f050e11a803470.jpg)
最近看了一篇《你的“第一性原理”》的文章,感觉很受启发。文章作者是美国作家奥赞·瓦罗尔,刊登在《领导文萃》这本杂志上。刚开始是不经意的浏览完了,后来觉得有趣,又重新看了四五遍,准备自己写篇文章对其进行摘录。
文章从两大胶片业巨头说起,一家是美国的柯达公司,另一家是日本的富士公司。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柯达公司固守传统胶片业不放,被数码技术打得七零八落,最后于2012年申请破产。富士公司放下传统包袱,公司管理层深入挖掘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也就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有哪些最擅长的可以拿来应用?最后找到的答案是“护肤品”。
为什么是护肤品呢?原来保护胶片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抗氧化剂,对人类皮肤也有同样功效;另外约占胶片材料成分半数的骨胶原,也是皮肤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以上两者是护肤产品中的常见成分。于是富士胶片公司把过往在骨胶原和抗氧化剂方面的经验综合运用起来,研发出了护肤品的配方,大受市场欢迎。在柯达胶卷公司破产的2012年,富士胶卷公司取得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年度营收。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的力量——将一个系统中最根本、最精华的元素提炼出来,以全新的方式重组。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自己身上,不妨花点时间,把组成自己的“砖瓦”梳理一遍,这些“砖瓦”包括自己的才华、兴趣、喜好、特长等等。具体思考的点是:是什么让你成为你?哪些事情在你看来就像玩一样,但在别人看来是工作?有哪些你不太在意但却被别人认可的能力?你比一般人做得好的事情是什么?在你的人生中,有哪些持续不断的主旋律?……
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找出来,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每一件你很擅长的事情背后,都需要哪些技能的支撑?如果确信自己真正拥有这些技能,那么要去设想,这些技能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这些技能适用的场景,很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要多得多。有意识的在这些场景里面展现自己的技能、磨练自己的技能,这就是对“第一性原理”的充分运用,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既过得闪闪发亮,同时还比较轻松。
我们习惯于重视艰难困苦,瞧不上轻松易得。我们总认为如果不够苦、不够累、不够匆忙、不够挣扎,就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正如古话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诸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说法,提醒我们要不断去吃苦,然后才能获得那么一点回报。可是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很多时候无需高温高压,也可以造出“钻石”。关键是要找到自己被遮蔽掉了的技能,把它们挖掘出来,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如果能够找到自己不同寻常的天赋,那自然是更好了,不过天赋并不是人人都有的,那是少数人才具备的东西。能够拥有几项优于他人的技能,就已经可以用来落实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奥赞·瓦罗尔在他文章的最后说:你的“第一性原理”,往往就是被你压制得最厉害的那些特质,因为它们看起来让你与其他普通人“格格不入”,为了满足“融入群体”这种人类的天性需要,你不自觉地压制住了它们,宛如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小孩儿。但是,你的内在小孩儿往往掌握着解锁你核心能力的钥匙,要想做到原创,就必须回归原初,与原初的那个你重新建立链接,在这个世界把各种道理灌输给你之前,想想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一旦把组成你的核心要素解构出来,把自己重新进行组合,你会渐渐看到自己身上蕴含的那种惊人的丰乃盈与复杂。
作者的这篇文章写得很长,通读完里面的全部内容,我对什么是“第一性原理”有了一个大致的的了解:要通过各种方法、渠道以及深入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和找到自己与生俱来的特质、特长甚至天赋,恰如其分地去磨练、萃取、重组并应用好它们,我们的人生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顺带而来人生成功的概率可能也会更大一些。正如松浦弥太郎在他的《人生的100个基本》里面所说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的磨练和挑战——谁都有一两件擅长的事情,找出它们吧,深入学习和练习,使之更为精湛!为了变得更加擅长 而去挑战吧,这样才能培养出个人专长。”那些优秀的人物,在很多方面的见解总是相似的,这些观点的相互印证,总是给我带来启迪。
讯飞语音输入75分钟,全文17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