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令读者昏昏欲睡、索然无味的《瓦尔登湖》为啥传承了一百多年而不衰呢?
今年4月份的一次读书节上,购买了一本《瓦尔登湖》,本以为这是一本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探险之作,但真正读起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普通人把日常生活写成被称为著作的散文。
读完该篇我用了两个月时间,并不是该篇是长著,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产生放弃的念头,因为这是一部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神奇经过的日记式散文,如同我们每个人在平淡的日子里吃饭、聊天一样。阅读它需要有和作者那样的境界,只可惜,我这等俗人很难融入作者的境界,所以在阅读中只能蚂蚁啃骨头,慢慢来。
而我用“平静的瓦尔登湖”这个题目其用意也主要在于此,不仅是说瓦尔登湖的平静,而且还有故事情节的平静,更引深于日常生活的平静,我们都是在平静的生活中试过一生的。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人生主旋律吧。
瓦尔登湖实际上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郊的一个小池塘,就像小时候农村里的池塘一样,非常普通,它甚至比农村的池塘还普通,因为瓦尔登湖在当年是一个周围无人居住、没有交通的封闭的池塘,它的变化完全靠大自然的变化而改变,如海洋水位的高低来改变自身环境。
《瓦尔登湖》的作者,昨天已经有所提到,名叫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作家、哲学家。是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前天去图书馆借阅时,居然发现了梭罗的散文集,只是我没有多少兴趣去阅读,没有选择。看来梭罗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至少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梭罗生活在距离我们如今有170多年了,1845年,他辞职选择到瓦尔登湖边隐居,当时只向朋友借了一把斧子就到了瓦尔登湖。没有钱、没有工具,就凭这把斧子,他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小木屋,虽然简陋,但很满足,从这一点就可以感受到梭罗此人的人生追求:喜欢简朴、归真,不爱虚无缥缈。他可是一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并不是一介莽夫,有思想、有追求。
他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1947年离开瓦尔登湖,于是这写了《瓦尔登湖》,主要是写他在这里以湖为伴、与兽为友、自娱自乐。他写湖并没有写湖的波澜不惊,只是写湖的安澜,写水清、冰厚、土肥、地美;他与兽为友并不是什么豺狼虎豹,而是一些土拔鼠、鹧鸪鸟等小动物,吃土拔鼠吃剩的坚果,听小鸟的悦耳的叫声,如同我国古人的世外桃源。
其实作者想通过这样平淡的生活给人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不要随波逐流。我们现在都追求大城市生活,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整天勤于奔波而忽视了生活、迫于钻营而放弃了诚信、学会了伪装而丢掉了纯真。
《瓦尔登湖》虽然难读但并不孤独,一百多年来始终受到广大阅读爱好者的追捧,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希望你在读到该书时一定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