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在青年修养励志方面颇有建树的学人,在网上就“无毒不丈夫“的传统民谚做了这样的解读,大意是说,“无毒”的“毒”,原来应该是”度”,度量,气度,大度,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丈夫,大丈夫。原文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时间长了,就念转音了,把”度”发音成“毒”了,应该纠正过来。此论正能量满满,主观上良良,很值得点赞。
然而,事实是,“无毒不丈夫”的事,古代不但存在,而且,典籍上也实打实地记录着,用得很得体,很到位,甚至到了无从替代的地步。举例如下: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在其经典剧作《望江亭》中,塑造了一对新寡男女谭记儿与白士中纯贞的爱情故事,而奸诈阴险的杨衙内早已看上了谭记儿的年轻美貌,想拆散谭白二人的婚事,就造谣生事,骗得皇上赐予金牌利剑,要取白士中的首级。谭记儿充分发揮其聪明才智,斗智斗勇,,终于挫败了杨衙内的企图,与白士中双双获胜,鸾凤比翼。此前,杨衙内出场时,夫子自道念白曰:“恨少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把一个恶少嚣张跋扈的形象完全展现了出来。与当今的“我是流氓我怕谁“如出一辙。杨衙内自我披露之“毒”,能变成”度“,或解读为“度“吗?显然是不能的。
再看一个好人使用“无毒不丈夫“的另一方意思。在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经典剧作《藛莺传》中,进京赶考的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经历种种
曲折历程,终经崔母答应将女儿藛莺许配张生。待张生考中后成婚。崔母后又反悔,私下将莺莺许与其侄郑恒。后来在与郑恒的斗争中,张生态度犹豫不决,莺莺批评他”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激励张生鼓起勇气,奋起反击強大的黑恶势力。在关键人物杜将军的护持下,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二人喜结连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下,”无毒不丈夫“具有正靣的激励作用,不能改为“度“,也不可以解读为“度“。
结语,传统中有积极的正能量,也有消极的负能量,不须回避,不必掩饰,应直面现实,正确对待。
《莺莺传》应为《西廂记》。前者为后者的原材料,唐代人作品。特此更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