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八千字罗里吧嗦的分享你都看完了,德福对你还是个事吗?
说在前面的话:
2016年11月8日,我考完了德福。12月查出成绩后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写了一篇德福考试分享文,收到了不少德语小伙伴的积极反馈,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微博粉丝(有些粉丝是在ABCDV论坛上看到我的分享后一路跟到微博,笔芯)。现在距离考完德福已经一年半了,这一年半时间我申入了心仪的学校,读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搬进了学生宿舍,在喜欢的城市生活,这个礼拜又刚刚迎来我的硕士第二学期,一个被课表填满的第二学期~
从今年一月起,我在微博开了一个#随手学点德语#的微话题,不定期更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非常实用的德语知识(在我的微博搜索关键词“德语”应该能找齐所有的分享),形式基本上是一张图配上文字解说(目前在考虑更好的呈现形式),除了介绍分析我的所见所闻之外,还会加入我自身联想发散的内容,即便是厕所一张不起眼的纸条都能让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每一次分享内心都充满了小小的喜悦,小小的成就,正是这些微小的进步与内心满足支撑着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学一门语言。德语不是停留于纸面上的一个个枯燥的表格,而是一个个流窜在街头的趣味puzzle, 等待我跟它来上无数次的偶遇,而且每次都充满了小惊喜。
这期间还陆续有小伙伴找我在线或者私下辅导德福,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些以前我没有思考过的、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加深了我对德语这门语言和德福考试这门考试的理解。我觉得有必要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一来是对旧文的一个完善,二来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把这篇旧文打捞出来,能对准备考德福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在写之前我重读了原来这篇文章,虽然过了一年多,我仍然坚持当初文中所提的观点、想法,对原文核心部分不做任何删减,这篇新文主要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增补,加进去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点。希望点击进来阅读的小伙伴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算作前言,下面进入正题。
友情提醒:我没在国内上过语言班,也没有在国内考过德福,不知道国内老师是如何教德福,以下我所提到的经验很多都是基于在海外考的德福,还请大家自行做好甄别工作,如有误导,概不负责哦。
德福是一门语言能力考试,它是关于德语的应试。有应试的话就必须要准备,有没有人完全不需要准备直接去德福考场拿4个4及以上?我相信是有的,但请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是那个人吗”?如果你的答案是No的话,那还是乖乖备考吧。这里说的备考不是简单熟悉下题型,知道个大概形式,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亲身去体验一场考试,完整地做完一套听力,在一个小时内完成3篇阅读,每篇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一篇从Einleitung到Heimat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的作文,以及最最重要的,掐秒表来练习口语,能在1分30秒内说完图表的Thema, Beschreibung以及Zusammenfassung.能在1分30秒内分析完两种选择各自的优缺点,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这些整体算下来要准备多久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自己是考试前备考了五个星期,每天集中学习超过5小时以上的实打实的五个星期。
如此下来考前的状态是: 口语七道题以及作文的模板都在脑子里,但不用动脑子就能做到脱口而出,下笔如流(我现在在课堂上讨论时还会经常用到模板的内容,有时候说顺嘴差点把模板的内容说出来)。阅读的话可以迅速把每道题所涉及内容定位到文章具体的位置,对于拿不准的题目也能有个靠谱的猜测。至于听力,第二题能做到万无一失,第一题有点玄乎,毕竟只听一遍,但对校园的各种话题如数家珍,话题经常所涉及的词汇也能正确地拼写。第三题能听懂80%以上,对于所问的问题不存在完全没有头绪的情况。
以下我会从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详细阐述:
先说听力。
我看到微博上很多人说德福听力拿了u3。其实跟很多外语考试一样,听力除了多听培养语感外并没有捷径,但是听什么也是有讲究的。我在没有备考德福之前,听的东西很随意,上语言班来回路上都是随身听收音机新闻,回家后习惯开着电视听n·tv新闻,有一段时间还在追德剧(剧情实在狗血果断弃之)。等到真正备考德福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听老师推荐的Quarks & Co(http://www1.wdr.de/mediathek/video/sendungen/quarks-und-co/)这档科普栏目。解说口音纯正,多数节目有附有德语字幕,内容多涉及科学实验、心理学等,简直就是听力第三题的冗长版啊。听多了以后你会发现,阅读第二第三篇也更容易懂了,毕竟很多词汇和学术性的表达方式都是相通的啊。
之前有人在微博上问我在国外学德语怎么找题,说真的,我除了在课上跟着老师做一些练习题外,课下真的没有听什么真题模拟题。一来我在这边不知道怎么下载资源,二来我个人比较排斥刷题的应试方式。如果自身基础不够,即使刷再多题也不过是一再印证自己实力不够这个事实,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多背几个动名词搭配。
但是,但是,但是!!!听力第一题还是要多听真题模拟题的,至少把在图书馆、食堂、外管局、教授等各种情况熟悉一下,知道在德国图书馆借书流程是什么样的,付款方式有哪些,跟教授都会讨论哪些问题等。有一些特定的单词比如:Bewerbungsunterlagen, Beglaubigung, Verleihungsurkunde, Teilnahmeschein, Leistungsnachweis……都要了解,各个专业的名称最好能正确写下来。毕竟听力第一题上来就对话,耳朵的感觉还没找到,一不留神一遍就结束了。多听题的话还能多积累一些可能的答案,到时候即使错过了也能给一个可能性非常大的答案。
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听力要保4的同学一定要狠抓第一题,第三题可以适当作为调剂,但不要投入太多时间。如果第一题做到完美,第二题发挥正常,第三题听到关键词只要合理就往上写,4还是很有希望的。
听力第二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第一第三练到位的话第二题基本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一直盛传的用听写的方式来练听力,我一直没有尝试,原因很简单,觉得浪费时间,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听写还不如多听几篇。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迷之自信,听多了耳感自然会来,动词被甩得千里之外也能抓到。不过这纯属我个人观点,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练习方式。
最近有个小伙伴说她觉得自己德语也还行,达到了B2的水平,但一听德语听力就完蛋,感觉跟听天书一样。我想了想她的困惑,觉得问题主要还是她还不习惯德语的表述习惯。听力虽然是听,但它的前提是你得懂说,懂表达。你看一个句子,不是仅仅看它有没有不认识的单词,还要分析它的结构,这个动词为什么后置,这里为什么用二格等等。这个过程看似很枯燥,但是成效非常显著,因为只有当你知道德语的表述习惯时,才能在听力上做到不纠结于每个单词,而着眼于句子整体的意思。我真心建议把背那些都不知道怎么用,什么情境中使用单词的时间拿一点出来,开动脑筋,分析分析句子。你理解了,你就听懂了。
再说到阅读。
其实我也没啥资格说阅读,因为我自己也没摸清楚德福考官要作甚啊!!!好歹阅读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一项,在我还不能流利地蹦出一句完整的德语从句时,我就能读完一大篇报纸社论。加上我一直都有捡报刊杂志小广告的习惯,过去这一年可谓是阅德文无数。考前在课上做了几次阅读模拟,基本都是失两三分的节奏,29也是有的,最后怎么能栽在阅读上???德福阅读水太深,出题太刁钻。不过说到底还是德语能力不行,水平够的话还是能够拨开重重迷雾识破考官诡计的。
阅读第一篇,简单时非常简单,每一个答案都能确定。复杂时就很变态了,每一个选项都适合好几种情形。这个时候就要找准每一个方框里所要表达的“主语”是什么,厘清大范围和小范围。这个可能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读完一段话找出这段话所涉及的“主语”是什么,是一个实习,还是一个暑期工作:是一个专门针对语言的培训课程,还是一个交换项目,下面含有语言培训这一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经常抓不住主语,反而被下面的细枝末节所吸引,导致配对出错。
阅读第二和第三篇,最大的建议是:抛弃你对所涉及内容所有的已知信息。根据我有限的经验,那些已知的知识大多时候都妨碍了自己,越熟悉的内容蒙蔽得越深。要老老实实按照顺序根据文中内容作答。其次就是千万不要深入思考,你一深思就出错了。尤其是第三篇,一定要区分事实与猜测。经常出现的题目形式是:文中提到做了一个实验,什么什么“能够”können怎样怎样,题目中出现什么什么hat....verändert.这就是典型的用事实来代替了猜测。正解应该是Text sagt dazu nichts.而我在做题时经常想,这个能做到,应该是ja.然后就悲剧了……还有一种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表述形式是:je mehr, desto...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到原文,看看究竟是否存在这种逻辑关系,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印象来做自以为很合理的推导。
关于阅读,还有一本重要的杂志要提到,Psychologie Heute(官网http://www.psychologie-heute.de/可惜很多文章都要订阅才能看,我自己主要是在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看的)。这是德国一本非常有名的大众心理学期刊,很多书店超市都有售。上面每一篇都类似德福阅读的难度,行文架构也很像,看多了以后再看德福阅读就容易很多。这本杂志是我们老师强烈推荐的,他曾经跟德福出阅读题的老师聊过,要我们最好看几年前的期刊。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领会。我自己的观感是,太好看了,不考德福也要看!!!
对于德福阅读这一块,我也没有除了增加词汇量以外的更多经验介绍。关于词汇量,大家在扩充单词量的时候要分清楚平时德语学习和德福备考的区别。你平时多攒一些单词提高德语水平,只要时间充裕,你爱背什么单词背什么单词。但如果你要备考的话,建议还是把精力集中在德福常用的动名词搭配上。什么是德福常用的动名词搭配?比如:auf etwas Aufmerksamkeiten schenken, die Angst überwinden,viel Freude bereiten,ein Problem auslösen/verursachen,eine Herausforderung meistern...这些都是比较笼统的,什么话题都能用到的,能够证明你词汇量的动名词搭配。可以上网多搜罗一些动名词搭配,然后从中挑一些自己用着顺手的拿个小本本记下。
再说口语。
这一直是我最恐惧的一项,自己考完后期望值定在3分,没想到最后还拿了5分.我自己都蒙圈了,4和6我根本就说清楚啊,5说得也是磕磕绊绊,而3最后的总结根本就是在瞎扯啊。这一切足以说明:考官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内容!!!至少我遇到的这个是。语言测试说白了就是考你对这门语言的运用水平,跟考生的智商情商完全无关啊。课上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听过一个考生回答如何解决德国人吸烟率很高的问题,考生的回答是:对所有吸烟者一律实施绞刑erhängen.然后他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老师给他判了满分,因为他的词汇量够,有起承转合,有观点有论证,而且绞刑确实也是措施的一种。考生所提的措施是否合理不在评分范围,只要措施后面有一两句论证即可。这一点在作文上亦适用。所以千万不要尝试着想出什么好的措施,把时间花在寻找相关高级词汇上更实际。
“考德福口语没有模板?那德福别想了”。这是老师在课上跟我们说了一百次的话。有了模板,至少你不用考虑每一题该怎么开头,怎么过渡,怎么结尾。在这里我要多说一下模板,老师在课上都会带着我们在黑板上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写下每一题的模板,然后标注出哪些保持不变,哪些适当变动(应试教育哪哪都一样)。我备考期间用的一直都是老师带我们写的模板,有一次为了对比就搜索了国内网站上被下载了很多次的模板,最大的感受是,那些模板“语言不够美”。我没写错,就是“语言不够美”,太“模板”了!有些句子一出来就像是在告诉考官“你来听啊,我可是背了模板的哦”。
不过说回来,中国每年考德福的学生那么多,再新鲜的句子塞到模板里用几次都用烂了。在这里我提供一些老师写给我们的模板供大家参考:
口语第三题图表:
Sehr geehrte Frau..., liebe Kursteilnehmer!
Es ist allgemein bekannt, dass das Thema..
Mit dieser Thematik befasst sich die Statistik, die ich Ihnen präsentieren möchte.
Das vorliegende Schaubild in Form eines...liefert die Auskunft darüber,.....
Sämtliche Werte sind in Prozent /absoluten Zahlen dargestellt und beziehen sich auf das Jahr....
Dieser Grafik ist zu entnehmen,dass.....Im Gegensatz dazu....(这里描述表格变种太多了,大家可汲取各家模板之长,我不再一一列举)
Als Fazit lässt sich schlussfolgern, dass.....geschlechtsspezifische Differenzen aufweist(这个geschlechtsspezifische Differenzen简直是万能,我的最爱,前面的形容词可以根据主题改,变为altersspezifische Differenzen等)或者....von den politischen und geografischen Faktoren abhängt.
Vielen Dank für Ihre Aufmerksamkeit!
口语第四题措施利弊分析:
Sehr geehrte Damen und Herren!
Nach meinem Dafürhalten kann der heute zur Diskussion stehende Vorschlag, die Aufnahmeprüfungen einzuführen, ein geteiltes Echo an unserer Uni auslösen.
Vor diesem Hintergrund halte ich für äußerst wichtig, alle Facetten dieser Idee in Betracht zu ziehen.
Lassen Sie mich zu Beginn auf einige positive Aspekte dieses Vorschlages eingehen.
Ein ausschlaggebendes Argument besteht in meinen Augen darin, dass....Demzufolge sollten....Dadurch könnte.....und infolgedessen...
Was lässt sich jedoch gegen diesen Vorschlag einwenden?
Vor allen Dingen muss man zu Bedenken geben, dass ...Infolgedessen.... Dies wird zwangsläufig dazu führen,dass.....Eine weitere Schattenseite dieser Idee liegt darin, dass....
In Anbetracht der dargelegten Argumente stimme ich dem Vorschlag...voll und ganz zu./lehne ich diesen Vorschlag eindeutig ab.Ich stehe nämlich auf dem Standpunkt, dass...
Zum Schluss möchte ich betonen, dass...
Vielen Dank für Ihre Aufmerksamkeit!
我提供这两个模板给各位做个参考,希望能够更新下大家的模板库。关于模板,我想说的是,好的,高水平的模板固然很好,但如果你的能力确实达不到,建议还是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简单的模板来套用,毕竟到了考场后能流利地说出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为了一个华丽丽的模板而说得磕磕绊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时间到了而你一个点都没答到。
说到这次我的德福口语,7道题从头到尾我都是套用老师给的模板,有的时候不是很恰当,我就硬转到模板的格式里,毕竟里面有很多地道的表达和高端的词汇,这比我在考场上生编出来的一下子就暴露真实水平的词汇好多了(Ich denke, glaube, mache..要坚决避免,多用恰当的动词)。每道题我都准备了唯一的模板,每天在家用手机计时来练,确保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练到最后真的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脑海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到了考场后准备时间就是用来往框架里添一些主题相关的词汇。
其实第4题和第6题我自己答完后很失落,觉得自己准备的模板都没有说完,而且还有点磕绊,但最后还是拿了5.这得感谢模板上这些个华丽丽的起承转合词汇,这不仅向改卷老师展示了你的词汇量,还让你的内容无形中拥有了强大的逻辑,所以这些过渡词一定要多用。这一点在写作里也适用。
关于口语还想说,想要保4的小伙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3和5题上,但是千万不要放弃4和6,原因有三:4和6很多话题都可以变换为作文题来练习;为4和6准备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在作文上;多说几句说不定就是5分呢。
最后说到作文。
为什么把作文放在最后?这是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他把课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口语上,带我们写模板,一开始我还很不理解,觉得作文那么大一块怎么一直都不碰。等到最后老师带我们写作时才明白,把口语第4题和第6题的模板整合一下,那就是作文啊。德福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种作文形式:复述给出的两种观点,分析两种观点的利弊;针对一个论点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其中也涉及对一个问题的利弊分析;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我这次考试遇到的就是第二种:Sind ältere Arbeitnehmer für die Unternehmen eher ein Hindernis oder eine Chance? Die Vor- und Nachteile für ältere Arbeitnehmer und jüngeren Arbeitnehmer.
不管哪种形式,最重要的就是你首先有一个整体的行文框架Gliederung,能够让老师一眼看出来你的思路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有Einleitung, Überleitung,Zusammenfassung;其次要有一种“分析”的架势,这就要求你的论点不能isoliert.而且观点要sächlich begründen.也就是一个These出来要跟着一个Folge,Folge后面最好还有一个Folge.这样的话每个句子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老师一再强调,这就是德福想从考生那里看到的。
跟口语一样,作文也少不了高质量证明你词汇量的模板。在这里我提供一些句子供大家参考(第二种作文形式):
Einleitung:
Ein Blick auf....zeigt eindeutig, dass sich ....besorgniserregend entwickelt.
Dieses Phänomen wirft einige Fragen auf: .......(zwei Fragen stellen)
Im Rahmen der oben genannten Fragestellung möchte ich in meinem heutigen Text auf folgende Punkte eingehen: Zu Beginn meiner Ausführungen werde ich einige relevante Fakten anhand eines Schaubildes verdeutlichen.Anschließend präsentiere ich zwei kontroverse Ansichten über .....und äußere meine eigene Meinung dazu, um abschließend die Situation in meiner Heimat zu erläutern.
Überleitung——Grafik
Die bereits erwähnte Thematik....wird in einem hinzugefügten Schaubild aufgegriffen.
Grafikbeschreibung
Die Vorliegende Statistik, die aus zwei Teilen besteht, veranschaulicht,wie sich die Anzahl...verändert hat sowie......
Der ersten Grafik, die in Form eines....präsentiert ist, lässt sich entnehmen, dass.....
Aus der zweiten Grafik, für deren Darstellung die Form eines...gewählt wurde, geht hervor, dass.....
Als Fazit lässt sich schlussfolgern, dass....
Überleitung——Argumentation
Die Frage, ob...ist meines Erachtens sehr komplex und umfasst viele unterschiedliche
Facetten,Vor diesem Hintergrund halte ich für äußerst wichtig, alle Facetten dieser Idee in
Betracht zu ziehen.(在口语第四题里出现的模板)
Nachteile nicht isoliert
In erster Linie muss man zu bedenken geben, dass...Außerdem sollte man in Kauf nehmen, dass...Darüber hinaus ist es in meinem Augen oft nachteilig, dass....Aus diesem Grund ....Infolgedessen...
Überleitung——Vorteile
Auf der anderen Seite bin ich der Ansicht, dass....viele Vorteile bieten kann.Zum einen liegt ein entscheidender Vorzug darin, dass...Zum anderen....Schließlich darf man nicht außer Acht lassen, dass....
Meinung äußern und begründen
In Anbetracht der dargelegten Argumente, komme ich zu dem Ergebnis, dass die Vorteile .....bei weitem überwiegen.......
Überleitung——Heimat
Abschließend möchte ich noch die Situation in meiner Heimat schildern.
Wenn ich die Sachlage in meinem Heimatland unter die Lupe nehme, kann ich resümieren, dass...
Zusammenfassung des ganzen Textes
Zusammenfassend möchte ich noch einmal ausdrücklich hervorheben, dass....
好久没敲这么多德语了,眼睛都看花了,如果有拼写错误还请诸位理解。
我在平时练习写作的时候就是按照德福考卷的答题纸打印了一堆作文纸,每页的行数和每一行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在练习的时候就大概知道每一段写多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我分析完考题后的第一时间里就把准备好的框架模板快速写上去,然后剩下的时间逐个填充。写到一大半时候注意下时间,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逐次写,如果时间不足的话就赶紧跳到下一个步骤,确保每一点都达到,整体上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构架。这真的是我能想到的确保在1小时内完成作文所有答题点的最好的办法了。
要练习多少篇作文才能拿到德福4分,老师的说法是至少10篇,我自己真正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写出的完整作文确实也有10篇,练到后面模板已经固定在脑海里了,那个时候就可以简化,略去模板,写一些利弊分析即可。
作文要写多少字,这一直有争议,有人说越多越好,有的人说只要内容够硬,所有点都答到,少一点也没关系。我们老师没有给出直接答复,但他所提供的模板每一篇都达到了700个单词!!!写在德福答题纸上就是密密麻麻的四页纸,很多时甚至还要五页纸。我自己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经常是三个小时才写出来一篇,觉得一个小时内写出这么多词绝对不可能。但后来速度逐渐变快,最终确实也能达到一小时写五六百词的水平。我的观点并不是字数越多越好,但是在框架清晰的情况下,要每一点说到位确实需要那么多的词。当然这是作文5分的理想情况,如果练了很久还是达不到的话,那么在此基础上做出删减也是可以的。但相信我,只有你按照5分的标准来练,最后删繁就简才能达到4的水平。如果全部按照4分的水准来练,那就很容易在考场上写出3的水平。
关于德福还有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除去很多德语大牛外,很多人考德福都要向考官展现超出自己实力的德语水平才能通过。说的粗俗点就是“装逼”,不过这里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装逼这件事,你所说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要装,这就要求你的模板要够逼格,至少要比你的真实水平高出一大截。有些模板乍看起来很复杂,还有一些不认识的词,但经过几个礼拜的死记硬背之后肯定能做到脱口而出,那就是你展现在德福考官面前最美的外衣。
关于模板,我的建议是不要贪多食不烂,每种题型准备一种就好,多了的话只会让脑袋变混乱,到了考场在时间压力下根本分不清。网上的模板千千万,最好不要原封不动照抄,可以多找一些模板来研究研究,从中摘选出用着顺手的,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板。
把自己整理的所有模板放到文件夹里分门别类归类,便于自己查找,更便于自己在脑海里也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进入考场后尽享成竹在胸的快感。关于框架还想再说一点,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不同题型之间的区别,哪个是需要分析两种观点优缺点然后表明自己观点的?哪个是需要直截了当表明自己观点再说理由的?不同题型之间所用的框架是不一样的,如果只记模板而分不清框架的话就跟捣糨糊一样,比没有模板也好不到哪里去。
口语3和5题一起练,4、6题和作文一起练。因为3和5同属一个级别,用词也是一个档次,等到4和6时档次一下子提上来。也不要在3和5里使用4和6的高级词汇,费时间又不讨好,不如扎实背好模板。
我自己觉得值得刷题的只有听力第一篇和阅读第一第三篇,其他题刷再多对于提高德福分数意义不大,除非你的准备时间足够充裕。


再补充一下,我在德国学德语不仅限于语言班,课外还看了很多报刊杂志,也参与了很多包括志愿者在内的社会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死记硬背单词和短语的过程,很多词汇都是依靠增大接触和应用频次来记住的。至于语法,我都是在德国上的语言班,外国人教语法,效果你懂的,基本靠我课下自学,主要参考书就是外研社出版的《实用英语德语比较语法》。我自己绝不是什么德语大牛,首战能够取得德福19分也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老师,用对了方法下工夫练习。
以上就是我的增补版德福备考心得,以后想到其他的再分享。码字不易,如有叙述啰嗦或者逻辑问题,请大家谅解。
最后,祝每一位德福考生都能心想事成,取得满意的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