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刘禅即位,诸葛亮全力抓农业生产,让人民休养生息
【原文华译】
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时年十七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全部由诸葛亮决策。
诸葛亮于是建立官职制度,修订法令,教导僚属说:“参署(官职)的工作,就是集思广益,如果不愿意做小事,不能反复审核,就会粗疏遗漏而造成损害。如果反复审核而得到最佳解决方案,那就像翻找破草鞋而获得珠玉。
但是,人性的弱点,就是不肯尽心,只有徐庶,对这些事,从不懈怠。又,董和任参署十年,事情没搞清楚的,反复审核十次,才来汇报。诸位如果能学到徐庶的十分之一,能有董和那样的勤勉,忠心为国,那我也可以少犯错误了。”
又说:“当年我跟崔州平初交,经常都能听到他指出我的得失;后来又结交徐庶,经常得到启发和教诲。之前和董和共事,他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后来是伟度,他多次进谏阻止我。虽然我资性鄙暗,对他们的话不能全部采纳,但是和他们的关系始终很好,这至少可以证明我并不会不喜欢直言吧!”伟度,是诸葛亮的主簿,义阳人胡济。
诸葛亮曾经亲自校阅账目,主簿杨颙直接走进来,进谏说:“治国有制度,官员各有职权,不可上下相侵,我为明公以治家为比喻:
如今有一个主人,让奴仆耕田,婢女煮饭,雄鸡负责打鸣叫醒,狗负责吠咬盗贼,牛负责载重拉车,马负责走远路。如此,财产没有浪费,所求的东西也都能满足,一切从容,高枕无忧,饮食而已。
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想把这些事都一个人干了,不再交给别人,而是操劳自己的体力,从事这些琐碎的事,搞得自己形疲神困,那恐怕也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奴婢鸡狗吗?不是,是因为他丢失了做一家之主的常法。
古人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所以丙吉(汉宣帝的丞相)上街,看见死人他不问,看见牛发喘他却忧虑。(斗殴死人那是京兆尹管的事,牛生病则事关农耕,是宰相的事。)陈平也不肯去了解钱谷数量,他说‘自有管那事的人’。这两位,算是通晓职位分工的道理了。
如今明公治国,还亲自审校账目,终日汗流浃背,不觉得太劳累了吗?”
诸葛亮表示感谢。后来,杨颙去世,诸葛亮为之流泪三日。
【学以致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没有贬低这句话的意识,是不是罪过,需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看待
01,我认同华老师所讲的,关于一个好的领导的三个标准:
一是自己能力强,能够带领大家前进
二是能让团队里面的人,都能够尽情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是培养新的领导者
当我成为领导,想要筛选谁成为干部的时候
首先看能力背后的责任心
其次,要求对方学习,提高思维的高度与深度,以至于成为“指战员”,而不仅仅是战士
最后是教人。
一个不愿意主动教人的人,他要成长起来是有局限的,因为“教人”能够反过来让自己提升更快
另外一点,愿意教人,就是愿意认可组织,认可公司
不愿意教人,不愿意把总结的好的经验分享出去,那么就以为着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再延伸一点,当这个人变得更好之后(或者公司处在不利的环境当中),这个人就会离开,不会共同进退 (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公司是有机制来保护教人育人的,不能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
上面三条,其实后两条更重要
当年刚上井冈山,总共也就不到一千来号人,但是我们的教员知道,要干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自己的骨干力量,要有自己的指挥员,于是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组建的了教导大队(当今国防大学的前身),还进场写信请省领导安排干部过来领导。
没有教导大队,面对一些学生,没什么学历的工人,还有一群土匪农民,你怎么提升战斗力?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讲,不通过学习,不通过内部的总结与实战,演练,怎么提高战斗力?高知识分子也进不来,也没有钱来聘请别人,一切都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那么,怎么学?谁来总结提炼经验?随来分享教导经验?随来启蒙政治觉悟,宣传价值观思想?
就像诸葛亮所讲的,希望别人能够学到徐庶的十分之一,他就轻松很多了,会少犯很多错误
但也可以反过来,把徐庶的经验,做事的方法提炼个123条出来,然后聚集大家学习,开会,讨论,执行,检验, 那么,这些人的能力必然也会成长很快
有全员学习,有干部学习,有领导学习,不同阶层学习的内容与深度是不一样的,但必须要这么做才行
02,当有人干活了,有人清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活,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整体的重要性,那么,他就会认真了
这样诸葛亮也会轻松一点,何必亲力亲为呢
如果一个老板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那么,跟着他干活的员工估计会没什么出路
1是技能技术上能不到成长,在最年轻,最身体力强的时候得不到锻炼,得不到成长,时间一长,脑袋不灵活了,还能怎么办?被公司优化掉?
2是赚钱也不会很多。老板自己都被具体的事情给绑架了,哪有那个精力去琢磨机制,开放政策,不开放政策,不导入机制, 下面的人怎么赚钱?拿个看得见的确定性的工资吗? 有木有看得见,不确定的分红? 可以多创造价值,上不封顶的那种?
诸葛亮倒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牛人,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
古人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你是一家之主,是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决策者
就应该在最关键的位置思考符合自己身份,岗位的事情,把企业的“天花板”顶的更高一点
就好像企业的“企”,把上面的屋顶撑得更高,那么,企业笼罩的疆域,版图,财富,人员不是能更多点?
我还是比较喜欢东晋时期谢安在淝水之战的做法,把一切事情安排好之后,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结果要如何,只有等到别人做了之后才安排
就像曹德旺先生所讲的,他们上班,我把一门一关睡觉,等他们做完了,我再来看看。
所以,纲领,机制,流程等等都有了,放手让别人去做,等别人做完了你再评估,偏离主方向的就引导纠正,这不轻松多了。如果遇到的人不对,要么给予机会学习提升,实在提升不了,可能意味着这个岗位不适合对方,那就换个适合的人就行。
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态度是正向的,但是有能力的人呢,尽量活的久一点,发光发热的时间长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