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08.1675天:命若琴弦

0908.1675天:命若琴弦

作者: 我的职业生涯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08:30 被阅读0次

#每日三件事,第1675天#

《命若琴弦》是作家[史铁生]
小说讲述了一老一少两个瞎子以说唱为生,心中寄望着“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就能拿到药方并看见光明。当琴弦断了一千根时,老瞎子得到的只是一张白纸,但他却选择在小说结尾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命若琴弦》揭示了极其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人应始终充满希望,并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勇敢与命运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史铁生从人性心灵的视角讲述盲人与命运进行斗争、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励志故事,充分突出了其在创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这是百度百科对作家史铁生短篇小说《命若琴弦》阐释。

其实知道这个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在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的序言里面就讲了这个故事。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目标导向的。

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为什么不说是一万根琴弦呢?因为目标难度太大,有可能会放弃。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呢?

至少是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就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能实现的、相关联的、有时间限度的。

一个琴师,弹断1000根琴弦,就符合SMART原则。如果是10000根琴弦的话,无法实现,绝大部分人会放弃。

不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就一定不行吗?

不一定。

人为自己设下目标,带出希望。所有的行为将会凝聚在这个希望的周围,活出意义来。

心理学家阿德勒称之为“梦幻目标”。他在犹太集中营中,在生死之交的恐怖境遇中,绽开出意义治疗的奇葩,也是借助于这种梦幻目标。

维克多·弗兰克尔,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二战期间也在犹太集中营中待过。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他设想的各种情景,可以算作一个目标,但和我们所说的SMART原则有差距。但这种目标依然可以让人看到希望,找到方向。

相关文章

  • 命若琴弦

    很久不曾动笔 也看了几本书 动了些许念头 却也浅藏辄止 翻开了史铁生的《钟声》其实最令人记忆深刻的非他的《命若琴弦...

  • 命若琴弦

    大林说他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问他有何秘籍?他说,“我想着如果我得了癌症,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是何等宝贵!” 人生仿...

  • 命若琴弦

    摘自我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读了一本中篇小说后写在QQ空间的一篇复述: 2013-4-2 14:44 很多人问我这名字...

  • 命若琴弦

    “弦儿,你快走!” “娘亲,弦儿不走,弦儿要跟娘亲在一起。” “傻丫头,好好照顾自己。” 轰隆一声,密室的大门紧紧...

  • 命若琴弦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

  • 命若琴弦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

  • 命若琴弦

    这些天看了一些干净舒服的文字。 都是简单的故事。 关乎信仰,关乎生存的意义。 一老一少两个瞎子翻山越岭要到野羊坳弹...

  • 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我已经忘却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什么时候呢,当时只知道有个叫做史铁生的作家,很出名,身残志坚。 但是,对于我...

  • 命若琴弦

    读书时候,曾经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当时就非常喜欢他的文章,透着一些对生命的挣扎,表面上写的是地坛,实际上表达...

  • 命若琴弦

    看影片《雨中的树》的时候,突然想起读书时读过三毛写在《回声》文案中这样的一首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08.1675天:命若琴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uh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