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隋唐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说这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隋唐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说这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作者: 倾听历史观 | 来源:发表于2020-12-25 16:28 被阅读0次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如假包换的“汉唐吹”。所以前几天就在文章中习惯性的捧了捧贞观大帝的臭脚,结果却招来了某些人的不满。有人又是评论又是私信的教训我,说隋唐的皇帝都是鲜卑人、是外夷,我这种毫无下限的舔狗行为不仅无知而且无耻。最后为了挽救我,他还好心的建议让我以后少看那些假书、伪书、洗脑书,多看点正经的史书。

记得我在那篇文章中引用的不是新旧唐书,就是《资治通鉴》,还有啥正经的史书我没读到?

二十四史都算伪书的话,那我只好服气

我虚心的请教。他就大方的推荐了一本,叫什么唐朝的另一面……于是我果断的拉黑了这货。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无疑是毫无希望的,而一个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更是不可救药的。真庆幸在我们的身边,像这样不知是蠢还是坏的人都属于极少数。但我仍想通过这篇文章,强调一下以下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只有元、清两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剩下的包括隋唐在内都是妥妥的汉人政权,依然如假包换。

在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除了元清都是汉人政权,这一点无须质疑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包括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在内的一些隋唐皇帝都是混血这一事实。但血脉中掺杂了异族的成分就必须是异族人,这是谁家的理论?看来某些人不仅对历史一窍不通,连生物学、伦理学、社会学都统统学成了一坨那啥。 

在父系社会中儿子算哪族都随爹,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早在大约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进入了父系社会。父系社会的特征有三,其一是一夫一妻制取代了偶婚制和从妻居,以保证父系血统的纯洁;其二是明确了父权制和父系继承权的法理地位;其三是贫富分化的出现。

在父系社会里,在血统和继承权上统统都得随爹

在父系社会中,作为家长的男子享有在家族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并通过婚姻关系将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嫁出去,仅留下男性后代计入家族世系。现在网络上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老婆在家里的地位仅仅是个“送货”的角色,但这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却是个冷酷的现实——杨广和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杨坚和李昞是汉人,那么杨广和李渊就是妥妥的汉人,这在父系社会中无需任何质疑。

同样的道理,清朝的皇太极和顺治皇帝的生母都是蒙古人,嘉靖皇帝的生母是汉人,可是有谁觉得清朝是个蒙古或汉人政权?

事实上,即便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也很难说就脱离了父系社会。一个典型的证据就是子随父姓——虽然如今孩子随母姓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依然是包括各位读者在内的绝大部分家庭所无法接受的事情吧?

即便在今天,子随母姓不再是新鲜事,但依旧很难成为普遍的现象

现代人都无法普遍接受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在1500多年前的隋唐就得成为“普遍真理”?还非得要求杨广和李渊在户口本中的“民族”一栏中,非得随娘填上“鲜卑族”的字样?

先说隋朝——不管是取个鲜卑名还是生下混血儿,都改变不了其汉人政权的本质。

可能还会有人继续杠——杨坚和李渊也是鲜卑人!

这种胡诌八扯想要证伪不难,但要说得清楚明白就不容易了。为啥?隋唐之前是近400年的分裂乱世,中原大地上不但冒出来过好几十个异族政权,民间也是汉胡杂处,关系十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汉人在胡人手底下当官或是胡人给汉人打工都是普遍现象(这种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隋唐直至五代末期),这是其一;其二在于隋唐皇帝都有个非常坏的习惯,那就是喜欢乱攀亲戚关系,尤其是认个牛叉的祖宗。这就导致我们想要捋清他们的家族世系关系,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

五胡之乱和南北朝对峙是一场灾难,但客观上加快了民族融合

先说隋文帝杨坚。

老杨当上皇帝以后,一口咬定自己出身关中高门弘农杨氏,乃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这事其实挺尬的。原因是弘农杨氏在东汉时确实很牛,但到了魏晋以后就没落了,族人不是被族诛就是遭到排挤,甚至其世系传承的真伪都饱受质疑。所以自北魏以后,弘农杨氏搞出来的家谱普遍不为真正的世家门阀所承认。也正因为如此,就冒出了一大堆假货以弘农杨氏自抬身价,杨坚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杨坚应该是出身山东(指崤山以东)寒族。不算乱认的祖宗,他明确可考的祖辈能追溯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某个燕国(哪个燕国实在考证不出来,反正都是姓慕容的鲜卑人弄出来的)的北平太守杨铉: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

杨忠就是杨坚他爹。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从杨铉到杨祯哪怕一直都在替鲜卑人打工,但他们的汉人血统几乎没有遭到过质疑。真正惹出争议的恰好是杨老爹杨忠。

杨忠非常能打,是名副其实的“猛将兄”

杨老爹历仕北魏、西魏和北周三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武力值爆表,堪称货真价实的“猛将兄”。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不管东魏、北齐还是南梁,反正是见一个打一个,几乎战无不胜,故而积功“进爵陈留郡公,位大将军”(引用同上)。

可是杨老爹立起功来依旧没完没了,这就让西魏的实际统治者、他的大老板宇文泰有点头疼了。为啥?功高难赏了呗。按杨老爹的立功速度,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得功高震主了,搞不好就得弄成一出悲剧。所以宇文泰合计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要不干脆赏你个鲜卑姓吧。

从此杨忠就变成了普六茹·忠(也作“普陆茹”或“普陋茹”,后改为茹姓),看上去就很像个鲜卑人了。

现在的国人跑到外企打工或出国留学通常要取个英文名,比如李狗子摇身一变可能就成了“Aaron Lee”。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黑发黄肤,连户口本上都甭想改动一个字。

取英文名的目的据说是方便交流,但我觉得没啥意义

所以普六茹·忠还是杨忠,换个姓氏也换不了血统。而杨坚的亲妈叫吕苦桃,齐郡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氏,跟杨老爹青梅竹马,也是个妥妥的汉人。

所以杨坚的汉人血统毫无问题,哪怕有人拿普六茹·那罗延说事——其实这更是鬼扯。那罗延(Nryana)根本不是什么鲜卑小字,而是梵语金刚力士的意译。话说南北朝那会儿鲜卑人疯狂的崇信佛教,不但满山狂刨石头(各种佛窟),以佛教神灵为名还形成了风潮,像萧摩诃、尉迟菩萨、尔朱菩提这种在今天看起来非常无厘头的名字,在当时的鲜卑人中简直遍地都是。像杨坚的那个母老虎老婆独孤伽罗,名字就是梵语Tagara的音译,是一种佛教徒喜欢用的香木。

而杨坚之所以娶了独孤伽罗导致杨广成了混血儿,这事也得赖到杨老爹的头上,谁让交上了一个“损友”独孤信呢。

真正的独孤信肯定比这帅多了

独孤信是正宗的鲜卑贵族,西魏八柱国之一(跟李唐皇室的祖宗李虎同列),在西魏和北周的朝堂上都是一言九鼎式的人物,当然这都不重要。独孤信最牛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他长得超级帅,帅到了哪怕帽子戴得歪了一点都能让一大票迷妹晕倒的那种,时称独孤郎;第二是他堪称史上最会生闺女的爹,以至于让后来给他作传的唐人令狐德棻羡慕得差点得了红眼病: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令狐德棻的话还漏了半句,我可以替他补全——作为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嫁出3个闺女,就在三大王朝弄出仨皇后的本事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又跑题了,赶紧扯回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嫁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别说寒族跟士族联姻根本想都不用想,即便同为士族,门第低的向门第高的家族要求联姻,都会被后者视为奇耻大辱。像独孤信就跟同为北魏八柱国的宇文泰、李虎做了亲家,而杨忠虽然是朝中新贵而且跟独孤信关系莫逆,但论起门第来比独孤家低了不止一筹,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联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门阀,规矩多得能让人疯掉

不过独孤信显然是个异类,或者说眼光独到。所以当他认为老友杨忠的嫡长子杨坚“有奇表”(《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时,就毫不犹豫的提出将自己的最珍爱的小女儿嫁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论以杨忠与独孤信的交情根本没有拒绝这桩婚事的理由,即便以双方家族的门第而言,独孤伽罗嫁给杨坚绝对属于“下嫁”。如果杨忠拒绝了这桩婚事,不但意味着与独孤信反目成仇,而且还是自绝于鲜卑贵族和西魏朝堂的找死行为,傻子才会这么干。

而且杨坚与独孤伽罗夫妻恩爱,堪称历代帝后中的典范。哪怕在杨坚当上了皇帝以后,偌大的后宫里也仅有独孤伽罗这么一位女主人。因此杨坚所有的子女皆为独孤皇后所出:

“上尝从容谓群臣曰:‘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

这就是“誓无异生之子”的故事。所以哪怕大隋朝在杨坚之后不是杨广接班,换谁也都是混血儿。因为对于杨广及其兄弟而言,爹妈是真爱,儿子是意外。

独孤伽罗堪称史上最牛皇后,起码在收拾老公这一点上,没有之一

但这并不能改变杨广是汉人、隋朝也是汉人王朝这一事实。 

再说唐朝——情况与隋朝大同小异,只不过情况更加混乱。

隋唐两朝不仅前后相继,皇室间还是亲戚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隋文帝杨坚跟唐高祖李渊他爹、后来被追尊为唐世祖的李昞是连襟,所以李渊得管杨坚叫七姨父……

这张图我搞错了个地方——李昞和杨坚才是连襟

同理,晚生了3年的隋炀帝杨广就得叫李渊为表哥,还成了贞观大帝李世民的表叔。不过李大帝后来不但娶了杨广的女儿,还把后者族兄杨雄的孙女(杨婕妤)弄进了后宫。这还不算完,杨雄的另一个侄孙女、亲兄弟李元吉的王妃(巢刺王妃)后来也成了李大帝的情妇,还生下了个曹王李明。

所以杨李两家的关系不仅亲近,还很混乱——你说李世民到底该叫杨广表叔呢,还是老丈人?

又跑题。李昞之所以跟杨坚是连襟,因为他娶了独孤伽罗的四姐。于是作为两人爱情结晶的李渊,当然也是个混血儿。而且相比隋杨而言,李唐皇室的血统混得更加厉害。

李渊本身就是半汉、半鲜卑血统了,为他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4个嫡子的太穆皇后窦氏的情况,也是一毛一样。

李渊能追到窦氏,得益于“雀屏之选”,这又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经常有人说太穆皇后之父窦毅是鲜卑人或是汉化鲜卑人,这纯属胡扯——窦毅出身河南窦氏,其始祖叫窦统。汉灵帝时,同族的大将军窦武想跟朝中阉宦死磕,结果事泄后被杀并夷族。夷族啊,这下子跟窦武有差不多八竿子才能打着的亲戚关系的窦统也跟着倒霉了,要想不被干掉就只能逃亡。

窦统时任雁门太守,所以近水楼台的跑到塞外投奔了匈奴。不过此时的匈奴人早就被大汉朝揍成了灰孙子,这让窦统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干脆改了匈奴姓氏叫没鹿回,以进一步躲避大汉朝的追捕。

后来匈奴的没鹿回部被鲜卑拓拔部吞并,窦氏后人只好又改了个鲜卑姓氏叫纥豆陵。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连正宗的鲜卑人都改成汉姓了,所以纥豆陵氏又恢复了汉姓窦氏。

所以甭管窦氏又改匈奴姓又改鲜卑姓的,在血统上窦毅还是个妥妥的汉人。

太穆皇后窦氏的老爹窦毅,就是个妥妥的汉人

太穆皇后之母则是西魏“太上皇”宇文泰的女儿,北周立国后受封为襄阳公主,当然是妥妥的鲜卑人——所以作为二人之女的太穆皇后跟她老公李渊一样,都是半汉、半鲜卑的混血儿。

两个混血父母生下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是半汉、半鲜卑的混血。而且李大帝还延续了父母的光荣传统,又找了个同样是混血老婆,即文德皇后长孙氏:

“大业中,(高)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长孙皇后虽然也是混血儿,但与其老公及公婆的情况相反——李渊一家子都是半汉、半鲜卑,论民族成分都得随父系算汉人;而长孙皇后却是半鲜卑、半汉,所以算鲜卑人。

因为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就是鲜卑人,而且是北魏宗室后裔。长孙晟先后有过两任妻子——发妻叱干氏也是鲜卑人,生子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叱干氏去世后,长孙晟又续弦高氏,即唐初名臣高士廉的妹妹,当然是个汉人。高氏诞有一子一女,即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和被誉为“三代以来,皇后之有贤徳者,唐长孙氏为最”(《双桥随笔·卷三》明·周召)的文德皇后。

有趣的是,隋唐皇帝的跨族婚姻个个美满,都堪称是历代帝后爱情的典范

所以按照血统随爹的逻辑,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都得算是鲜卑人。

还有,李唐皇室也像杨隋一样有乱认祖宗的坏习惯,而且一口气把老祖宗安到了老子(李耳)头上。当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还被赐了个鲜卑姓大野氏。不过李氏在北魏到北周的一系列鲜卑政权中混得没有杨氏那么风生水起,所以对这一“殊荣”不怎么张扬。

而且自高祖、太宗以后,唐朝皇帝在娶媳妇这个问题上都非常的“唯民族论”,几乎是非汉人不纳。因此李唐皇室的鲜卑血统也越来越淡薄,当然大唐朝的国势也越来越完蛋——我可没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哦。

 如果皇帝是混血儿就算异族政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恐怕没几个汉人政权了。

因为五胡之乱及随后的南北对峙,导致胡人在中原大地上跑了近300年的马。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混迹朝堂还是苟活民间的汉人们想不跟外族人发生点这样那样的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们当然也不能免俗,这就导致了一些人片面的将这两个王朝的称之为鲜卑政权。这样的认识若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北周之后鲜卑人便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的残余——吐谷浑也在唐初亡于吐蕃

事实上,如果皇帝是混血就能改变一个王朝的民族属性这个逻辑能够成立,那么不仅隋唐就成了鲜卑政权,东晋也要属于鲜卑或是东南亚的,明朝则要属于蒙古、高丽或瑶族的;而元朝不光会迎来西夏的复辟,高丽还再度出场,差点篡夺了蒙古人的江山;不过不要紧,蒙古人很快又从清朝的手里夺回了祖上的荣光,虽然不久又被汉人翻盘,大清朝变成了妥妥的汉人王朝。

如果我们的历史变成这个样子,有谁能接受?反正我在码出上面这段文字以后就打算立刻疯掉……

以下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混血皇帝。

1、晋明帝司马绍也是个半汉、半鲜卑的混血儿。

司马绍是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母亲为荀宫人。对于司马绍的血统问题,史书中直言不讳的称其为“黄须鲜卑奴”:

“六月,(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司马绍)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书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晋书·卷六·本纪第六》)

这时候王敦已经发动叛乱反晋,所以对司马绍自然无须客气,直揭其陈年老伤疤。不过王敦的这种称呼显然有很大的污蔑成分,因为司马绍的亲爹司马睿是十足真金的汉人,所以哪怕他长成了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全套“黄头鲜卑”的模样,也无法改变司马绍身为一个汉人的事实。

历史上最著名的“黄须儿”是曹操之子曹彰,难道老曹家血统也搞杂了?

把司马绍搞混血了的是他亲妈荀宫人。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晋书》中并未直书其为鲜卑人,而以“燕代人”代指。而魏晋南北朝时的燕代地区,“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晋书·卷十四·志第四》),说白了全是鲜卑人的地盘。

大多数的鲜卑人其实长得跟汉人差别不大,但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像司马绍他娘的那种“黄头鲜卑”,就具有典型的东北亚白种人特征。话说即便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大街上冒出来一个白老外弄不好都能引来一堆好奇的国人围观,在1500多年前黄头鲜卑的这种异域风情当然就引人瞩目了。对此,有人视其为丑陋而深恶之,有的人却对此爱不释手。

比如前秦的苻坚大帝在灭亡前燕后,将慕容皇室尽迁长安,其中就包括慕容冲和清河公主这对有着白种人血统的兄妹(苻坚曾称慕容冲为“白虏小儿”)。在有着“国际审美”苻坚的眼里,慕容姐弟简直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便兄妹通吃并沉迷其中,以至于整个长安城都疯传起了他们三个人的八卦:

“姊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咸惧为乱。王猛切谏,坚乃出冲。长安又谣曰:‘凤皇凤皇止阿房。’坚以凤皇(慕容冲的小名)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可惜郎有情却“妾”无意。苻坚在淝水之战倒霉后,慕容冲反叛跟昔日“情郎”杀了个你死我活,后来还成了西燕的第二任皇帝。

小鲜肉就是异域风情?这得有多扯

所以司马绍这个“黄须鲜卑奴”在那个时代其实并不鲜见,也从来没谁因此将东晋视为鲜卑政权。

2、晋孝武帝司马曜可能有东南亚血统。

话说司马曜他爹、晋简文帝司马昱曾遇到个大麻烦,那就是他的5个儿子中有4个早夭,唯一幸存下来的长子司马道生又因为“性疏躁,不修行业,多失礼度”(《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遭幽废而卒。眼瞅着年纪一大把了连个接班人还没着落,老司马病急乱投医,就找来个算命的来给自己的后妃们相面,看看谁有宜子之相,他好“有的放矢”。

女人对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娃,还得是生男娃

结果算命的说司马昱的一大堆后妃都是生不出儿子的衰相。后者还不死心,又把婢女们统统拉出来,就不信找不出个能替他生儿子的女人。

这个算命的可能跟司马昱八字不合或是有什么仇怨,就挑了个长得膀大腰圆又肤色黑不出溜的丑女对司马昱说:只有她才能给你生出儿子。

这个女子名叫李陵容,不但长得丑,还是个身份卑贱的织工:

“时后(李陵容)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晋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

这里的昆仑可不是指西南高原的那座神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比如在先秦时期特指西戎,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泛指南亚及南洋诸国的棕色人种,有时也将肤色黑的人称之为“昆仑”。

总有神剧拉出个非洲黑兄弟冒充昆仑奴,其实完全是瞎搞

所以李陵容可能是流落到东晋的东南亚人氏,也可能就是个普通的汉女。只不过她长得黑,而且还是特别的黑。

咱们继续说故事。司马昱目睹了李陵容的尊容以后,第一感觉就是想吐,第二就是想跑。可问题是天大地大没有生儿子大呀,所以老司马最终还是决定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临幸了李陵容——“帝以大计,召之侍寝”(引用同上)。结果“药”到“病”除,司马曜就降生了。

当然,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指出李陵容就是东南亚人。人们能够找到的理由,除了李陵容长得黑以外,就是司马曜极度崇信佛教。不但使得佛教在东晋兴盛一时,甚至名声远播异域,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王还特意派僧人远渡万里来给他进贡玉佛——这可能就是受其母亲的影响。

3、元朝先被西夏反攻倒算,又差点被高丽篡夺了江山?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武宗海山的次子,生母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姓名,只载有“唐兀妃子”四字。而海山的另一个儿子、元明宗和世㻋的生母,则是“亦乞烈妃子”。

党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秃发和重环饰

亦乞烈又有亦乞列思、亦乞剌、亦怯烈、亦启烈等一大堆译法,不过都无所谓。因为不管叫哪个名字都属于蒙古部族,是迭儿列斤部的一支,所以和世㻋的血统没有任何问题。

但图帖睦尔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蒙古语中,通常将党项译作唐兀(也有唐兀惕或唐忽惕等译法),所以在元朝时,通常以唐兀氏指称党项人所建立的西夏。

话说蒙古人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虽然灭国无数,但真正称得上与之有着深仇大恨的并不多,而西夏肯定要算在内。为啥?因为蒙古人的老祖宗铁木真就死于征讨西夏的途中,而且死因扑朔迷离,有染病说、中箭说、中毒说以及被雷劈死、被马踩死等各种说法,反正差不多都跟西夏人有关。

其中最离奇也最八卦的一种说法就是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被俘后,老铁见色起意就打算临幸一下,结果当晚就驾崩了,据说是被咬掉了那啥……

元文宗图帖睦尔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西夏人

所以蒙古人灭掉西夏后大肆杀戮以为报复,党项人几乎被杀得绝了种。

当然,绝种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不元武宗海山还给自己搞了个唐兀妃子嘛。按照某些人神奇的逻辑,元文宗图帖睦尔作为半蒙古、半党项的混血儿,那肯定得算是个党项人,所以大元朝就这么悄没声的变成了西夏……不知老铁泉下有知是何感想。

当然,倒霉的蒙古人的“噩运”并未终结,还差点让高丽篡夺了江山。

元朝的末帝、元惠宗(顺帝)妥懽帖睦尔的第一任皇后钦察氏因为涉嫌谋反被宰相伯颜一杯毒酒给弄死了,第二任换弘吉剌氏又不幸病亡。不想当老鳏夫的妥懽帖睦尔便又册立了第三任皇后——肃良合·完者忽都。

光是看这个名字显然像个蒙古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位新皇后是个货真价实的高丽人,姓奇,是高丽总部散郎奇子敖之女,最初是以贡女的身份献给元廷的。不过妥懽帖睦尔很快就被奇氏的美貌所吸引,对其倍加宠幸,最后干脆将皇后大位奉上。

奇氏也很争气,很快就替妥懽帖睦尔生下两个儿子,其中之一就是大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太子、后来的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

宇宙大国出了个元朝皇后,那必须拍剧,而且得往死里吹(大美女河智苑主演)

幸亏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见势不妙,果断发动北伐把妥懽帖睦尔一家子撵到了塞外吃沙子,否则大元朝就太惨了——先是被复辟成了西夏,又差点被搞成了高丽国。

4、明朝也不能幸免,要不也变个蒙古、朝鲜或是瑶族政权玩玩?

朱元璋算是“帮了”蒙古人一把,没想到好心没好报,自家子孙的血统反倒被各种猜疑不断。

当然这也怨不得别人,问题的源头还是出在老朱家自己身上。

马皇后到底有没有亲生儿子这码事,谁都说不清

首先在正史上说老朱跟孝慈高皇后马氏生下了5个儿子,即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和五子朱橚。不过这事在后世遭到了广泛的质疑,认为老朱(或者是朱老四)造假,马皇后其实无后,那5个儿子的生母另有其人,只不过是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正妻为嫡母而已:

“予阅南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三垣笔记·附识补遗》明·李清)

后来朱棣靠“靖难”上位,经常被人质疑得位不正。所以朱老四采取的反击手段就是篡改出身,将生母改为马皇后以获得嫡出的身份,来强化自己得位的合法性。

这种说法得到许多人的支持,还拿出了佐证。比如钱谦益(这货人品不行,治学水平还是可以的)就曾跑到孝陵的寝殿亲自查验,发现神位的摆放位置跟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完全相同。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傅斯年、吴晗、朱希祖等几位史学界大神还就到底谁是朱老四的亲妈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结果还是不了了之。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关于疑似朱棣亲妈的那位碽妃,便传出了各种八卦。比如有说她是蒙古人的,还有说她是朝鲜人的,相应的朱老四也只好跟着成了半汉半蒙或是半汉半朝鲜的混血儿。

永乐大帝得罪人太多,所以说他坏话、编他瞎话的人也太多

鉴于朱棣他爹老朱对女人的口味很多样,不管哪族的统统照单全收。所以这事就像到底谁才是朱老四亲妈一样,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而明孝宗朱佑樘也是个混血儿这码事就没啥争议了——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军在广西平息蛮族叛乱,抓到了一个土官的女儿纪氏。那时候明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打仗,抓到俘虏经常是男的阉割后送到皇宫当宦官(比如郑和),女的也充入掖庭为婢,纪氏也不例外。

纪氏本名李唐妹,瑶族。入宫后因为识字受到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幸,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生下一子,即为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5年后纪氏被万贵妃所害,享年25岁。

又过了12年,朱佑樘即位后,追谥生母纪氏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当年跟纪氏一起入宫的族人,还有一个叫汪直的。

汪公公也是瑶族人(雨化田的原型据说就是汪直)

至于清朝那就更乱了。因为爱新觉罗氏一直跟蒙古联姻,清朝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初的那几个几乎都有蒙古血统,难道还能说成是大元朝复辟?嘉庆皇帝的亲妈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更是个妥妥的汉人,难道就能让汉人翻身做了主人?还后来干嘛还要闹革命、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当然还有一种恶心程度不次于这种的,那就是“打不过你就收编你”——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胡扯乾隆皇帝是汉人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相关文章

  • 隋唐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说这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如假包换的“汉唐吹”。所以前几天就在文章中习惯性的捧了捧贞观大帝的臭脚,结果却招来了某些...

  • 不是蠢就是坏

    你被一个人骗了,有意无意不重要,你被骗了,那个骗你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为什么这么讲?不经意的讲错话,骗到人不是无辜...

  • 人无邪则正

    有时候人为什么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第一是要么骗,第二是真的蠢,不尊敬事实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一般来说大多数是坏不...

  • 不是蠢,是坏

    吃完饭到楼下散步时碰到了揽送我们单位邮件的李大哥,照例聊了几句闲话,随后的话题他居然就大谈起国际时事。 ...

  • 说说固执

    如果说非蠢即坏的人是让人讨厌,又蠢又坏的人则是最要提防的。 我最怕的性格就是固执。爱钻牛角尖的人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

  • 控制不住情绪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我当大V这几年,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或者暴跳如雷,还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心...

  • 二百六十八、坏人是蠢人,蠢人也是坏人

    愚蠢不是智商低,是坏里透出来的笨才是愚蠢,且还自以为聪明。 又蠢又坏的人,一类是表面坏,内里蠢。 人都...

  • “坏”就是“蠢”

    1. 最近我看了一部美国电视剧,其中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 美国政府的一位官员说,我们打击恐怖分子,胜券在握。为啥...

  • 唐朝是汉人政权?李世民是白种人?

    跟字眼一样,汉人只在汉朝。唐人,特别是北方,基本是胡汉混血儿。隋唐沿袭北魏北周,更多的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魏晋南北...

  • 说生活在别处不会好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说这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vd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