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因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与《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而坚守两个学校管理的关键词:学生自己学习与教师职业幸福!


今天有幸在双十海沧附校聆听前辈的真人报告,特别亲切,虽老调重弹,却如温习经典,总能让人产生崇敬之心与思维激荡!初看前辈显得有些苍老,可在报告过程中,前辈似乎越发年青,这或许是传道的福报吧!前辈对佛学深有研究,确信佛学是门科学,读过《金刚经》,我深信不疑!


前辈说:年青人不要亦步亦趋学魏老师,而是要把魏老师当工具。前辈很谦虚,一直提及钱梦龙老前辈,并对钱老表达崇敬之情。同时也坦言,由于经历不同,学识基点不同,学不来也无法学,但学了钱老的精气神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陶行知说:仿我者死!其意应是如此。我一直认为,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也必定有,这是由我们的学习经历决定的,虽然不一定最好,但一定要总结出来。别人的经验和理论是检验和完善我们主张的工具而矣!检验和完善过程就是学习与实践交融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但不可迷失自己。
前辈说: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讲多了是培养不出来的。我们有些课堂效率不高,都是因为老师有没讲就不放心的心理在做怪!同样的道理,孩子的独立能力,老师、家长管太多也是培养不出来的,放手很重要!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发挥也是这个理,刚当校长,我告诉老师,两可的事听我的;现在,我告诉自己,两可的事听老师的。
前辈说:一个人越在不利的生存环境,越要自强不息!不攀不比,超越自己,让自信消灭自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我们牢骚,我们放纵,根本无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在困难面前,坦然面对,设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让时间去冲淡。内心的强大,唯有靠自己学习与修炼,别人真帮不了我们!别人优秀,羡慕没用,妒忌没用,欣赏他,学习他,将他作为超越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未来只能靠自己把握。对孩子,老师、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拥有这种精气神。
前辈说: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节奏,孩子的生存状态影响我们的生存状态,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的快乐人生!近段,全校教师在共读《师德师范师道》一书,书说:孩子是老师的福田,老师是最大的善业之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深耕学生这片福田,成就学生,就是成就我们的职业幸福。顺善而教、顺愿而教,就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节奏。
前辈告诫我们:教育不折腾,稳定中,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管理好自己的生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是教师的理想生存状态,外部有太多的折腾,让老师有不务正业之感。有许多事我们无法改变,但还有很多事,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做好可以改变的。家庭教育、课堂教学也不该太折腾,教学本来很简单,怎么学就怎么教,自己不学,如何能教,家长如此,教师亦然,校长也是!
前辈博学多才,松静匀乐,大道无痕,我们只能高山仰止。但前辈的精气神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永久的品味,前辈的言论,是成就我们职业幸福的宝贵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