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被限制的心灵,才能拥有无限可能

不被限制的心灵,才能拥有无限可能

作者: 大扩集团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09:52 被阅读3次

一位阿姨送给儿子一台小国学机,里面收藏了近万个包括国学经典、音乐歌曲、童谣在内的信息,想听什么,就输入相对应的序号即可。

上个月,母亲来京,经常陪着儿子听小国学机,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了“好爸爸坏爸爸”这首歌曲,儿子特别喜欢。

姥姥回老家后,有一天,儿子拿着小国学机让我帮他找 “好爸爸坏爸爸” 这首歌,

我对着目录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于是,遗憾地对儿子说:“妈妈找不到了!”

他虽然不乐意,但也只好作罢,不过,他对这首歌曲依然是念念不忘。

一天傍晚,我们正在做饭,儿子好激动地告诉我:

“妈妈妈妈,我找到'好爸爸坏爸爸'了。" 他开心得手舞足蹈。

我过去看了一眼这首歌的序号,是 “6173”。

我被惊到了,我确信,他还不会用遥控器对着国学机一个个地输数字。

就算是他会输数字,那这四位数他能记着吗?至少我没有发现他去记过国学机荧幕上的数字。

那么如何在近万首歌曲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曲目呢?

是个迷。也许是巧合吧!

但无论是巧合,还是他按某种我们能想到的逻辑方法达到了这个目的,

有一个事实是不争的——他心想事成了。

再比如,有一天,儿子想要去餐馆吃米粥就米饭。这个吃法首先就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另外,当时已经过了饭点,餐厅要要打烊了。

不过,我还是收起了自己的怀疑犹豫,决定带着他试一试。

我们进了几家餐厅,有粥的没有米饭,而有米饭的又没有粥。

“得,没有,我们回家吧!” 我说。

但他儿子不肯,非要再问问,于是我陪着他走进了一家刚开业的餐厅,这是一家经营面食的餐厅,有粥没有米饭。

正在我们带着失望即将离开时,老板热情地说:“这样吧,您先喝粥,我让服务员去帮您买一碗米饭!”

老板的回答真让人喜出望外,我们赶快谢过老板。

不一会儿儿子如愿以偿地吃到了他想吃的米粥就米饭。

他再一次心想事成了!对愿望的简单相信真的好有力量啊!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每每发生,我都感到惊讶:“呀,你又心想事成了!”

与此同时,我也感慨,一颗纯净的心,是有着多么强大的力量。

因为不设限,所以便拓宽了无限的可能性。

他在几万首歌曲中,找其中一首时,他不会去想:“这么多,怎么能够能够找得到”,他只是一心想着我很想听;

他想要吃稀粥就米饭时,不会想这样的饮食搭配很可笑,或者是餐馆两者都有吗?而是只觉得我想吃,我们就去找……

没有杂质的和怀疑的意愿,是心想事成的第一步,正因为纯净而笃定的愿望,才引发了毫不犹豫的行为。

在这个笃定的愿望中,他在内心中已经感受到了实现愿望的喜悦。这种喜悦,也更助长着行动。

这是内心情感与行动的合拍。有心理学家将内心中愿望实现的想象称为 “创造心理现实”。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很神奇的体验:儿时的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很多年未见,我会禁不住想,如果我们能够见面该多好呀,

每当这么想的时候,见面的画面就会浮现于脑海,那一瞬间,我内心的欢喜感,像是我们真的见到了似的。

后来我们真的见面了,见面的情景,见面的状态几乎是我想象中的翻版。

但是,如果当时的心力放在 “怎么可能呢?” 的怀疑上,这愿望恐怕是不能实现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 “瓦伦达效应”。

万伦达是一个表演高空钢索的表演者的名字,他之前的表演以精彩绝伦著称。

直到有一次,他要为一位重要人物表演,表演难度虽然并没有增加,但他却失足身亡了。

事后,她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

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

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心念之差,就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也可以认为,最后一次的表演,瓦伦达已经将心力放在了失败上而不是愿望达成的喜悦上,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一次,瓦伦达想要成功的动机水平过强导致的。

我们一般情况下认为,动机水平越强,越想要,就越容易心想事成,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

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只有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

可以说,动机水平适宜时,愿望是最纯净的——既不懈怠,也不那么焦虑紧张。

其实,无论是我儿子找喜欢的音乐以及有稀粥和米饭的餐厅,

还是我盼望与好友重逢,都是一种适中的期待,而并非执着到得不到就会怎么样的状态。

这种适中的期盼,反倒让我们的心力和情感更能放在目标上,更能体验到得到目标的快感。

那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心想事成的能力呢?

首先,不要设限,作为家长,我们避免用自认为的 “不可能” 的信念去灌输给孩子,而是让他去试一试的机会。

其次,让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尽可能伴随着开心快乐的体验。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但是又会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家长这个时候如果去批评孩子,就会破坏了孩子在画画过程中的美好体验。然而,美好的体验是心想事成的发动机。

最后,最重要的尽可能能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便是在保护他心想事成的能力了。

不用担心你的无条件接纳会宠坏了孩子。

凡是那些所谓的被宠坏了的孩子,得到的不是无条件的爱,

而是父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需求,孩子真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感觉不到被看到,便只能通过纵容自己的行为,来进行补偿。

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

那么,就让我们做父母的尽可能地去接纳孩子、爱孩子,

父母的爱越包容,越给到,孩子越会具备心想事成的能力。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礼物。

孩子这种心想事成的能力不是我们给的,是生命本然具备的,我们只是提供环境,保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被限制的心灵,才能拥有无限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x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