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说

作者: 心路14513 | 来源:发表于2017-07-05 11:13 被阅读25次

      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我认这句话的部分道理,但是我不认其中另外的一些东西。其实我比较喜欢跟有知识见地的人打交道,这类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多数习得这类技能的人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喜欢看书。那么对待书,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及读书,我们能聊的东西太多太多,只不过关于借书方面,我重点谈以下几点:

1.不愿意买书,只愿意借书的人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有学习意愿的人,读书渠道真的有许多。只要想学,到处是门路。现在网络有电子书、生活中有图书馆、商圈里有书吧,所谓开卷有益嘛。但是我比较厌恶的是那种“自己需要一本书,然后怂恿其他人买,然后又借着看”的这种人。如果是经济方面有问题,那我也能理解,但是更多的其实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只是让人觉得有种贪图小便宜的感觉而已。其实这类的人,应该更多的激发自身对知识的渴望,书是自己的,跟书是别人的,这种差异还是很大的,变相的相当于侵蚀了持书人的资源。细细想来,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系。

2.不认真对待对方书本的人

这里面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认真对待对方书本的人,另外一种是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人。

先说第一种,也就是对方借你书,是新的,你还给人家,起码要小心翼翼,减少褶皱之类的吧。不,人家借过去后,大厮涂鸦,浓墨重彩,只差撕扯书本了,显得不堪入目。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即可。过分浓稠,过分张狂,都不合适。当换过去的时候书本散架了,连说个对不起都不愿意。

第二种,就是借了书,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这种人。为啥说不认真对待自己呢,你同别人那儿借书,起码你要看一看吧。直接借回来,摆在家里睡觉的那种。我都觉得书都会哭泣,何况于人呢?

3.借书归还期没有个准的人

“这个书一周看完,下周还你。”这个是我最长听到的声音,但是下周了,下下周了,下个月,下半年,下个年头了。书本去哪儿了?

吐槽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感觉满满的负能量吧,其实不难,通过借书,也能看出借书人的人品,这个也算值了!

      我真心希望大家在借书之余,能够兼顾其他,这样子让所有人都满意,才是最理想的效果!找朋友们借书如此,找图书馆借书同理。借书之余,请不要丢掉了自己!

相关文章

  • 借书说

    要说用什么词来形容女人最准确,我想莫过于买买买,女人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这话一点都不假,我也不例外。只不过我的兴趣...

  • 借书说

    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我认这句话的部分道理,但是我不认其中另外的一些东西。其实我比较喜欢跟有知识见地的...

  • 我的借书说

    清代文人袁枚先生有一篇《黄生借书说》,大约我们都在中学时期学过。它最著名的一句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文章说他自己自...

  • 2018-06-02

    中午,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不去借书了。” OUCh! MY GARD! ! !不去借书了?!!...

  • 榜样

    下午, 孩子又去图书馆借书了。邻居发朋友圈说,她家孩子每次借书都是受我家孩子的影响。借书看书,这都主要得益...

  • 书林趣话(三):借书百态

    清代的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对前来借书的黄允修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可知古人借书阅读是求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毕竟穷...

  • 重读《黄生借书说》

    偶然重读了这篇文章,感慨良深,分享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黄生借书说(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 关于借书这件事

    我说的借书,不是我向别人借书,而是别人向我借书。 我借出去的书不多,但是还回来的几乎没有。这件事让我始终耿耿于怀。...

  • 幸福女孩 张馨艺 一年级 坚持原创分享第15天 2017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图书馆借书,我先跟妈妈去看书看了一会儿。我说:“我想去借书”,我和妈妈就去借书啦。到...

  • 读书需要一种紧迫感

    《黄生借书说》中,黄生来袁枚这里借书,袁枚不仅慨然答应,还告诉他:“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何如此说?原因就在于,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af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