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朋友姗姗妈向我吐苦水:
她女儿姗姗(5岁)特别爱哭,以前她还会耐着性子哄一哄,但一直不起效,现在一看到她哭,她就火冒三丈,烦的不行,就想直接给她一下,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所以问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插图:电影《白兔糖》看到姗妈说孩子“特别”爱哭的描述,我也代入其中想象当时的场景,哭泣的姗姗得不到回应、满脸不耐烦的妈妈觉得女儿一点自主性都没有,到最后,即没正面解决问题,二者的情绪也得不到纾解。
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是姗姗管理不了自己情绪的问题(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谈不上情绪管理)?
还是妈妈太不耐烦?
或者其实只是没有找对方法?
我问了一个问题,解决了这个一直以来的难题。
01
过没多久,我就经历了一次姗姗和妈妈的“情绪冲突”。
一个周末,朋友喊我们去她家吃饭,她从老家带回来新鲜的当地食材,姗妈和女儿姗姗也一起参加。
我们正在厨房做菜,听到客厅传来生气的尖叫声:“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姗姗大喊着跑进厨房要找妈妈。
姗妈本来正在和我们兴高采烈的聊天,看到女儿的“哭包”样子的告状其他孩子抢她的玩具,生气放下手中的菜说:“你怎么又哭哭哭,你自己找他们要回来啊,别人都没有像你这样子。”说完要孩子出去。
姗姗不由的哭着更大声,倔强的站在厨房不肯走,姗妈看我们都想哄下孩子,立马说:“你们都别管她,她总是动不动就哭,跟她讲了遇到问题想办法,都当耳边风,别管她,让她哭。”
我知道这时候姗妈在气头上,但是孩子的哭泣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背后都是有理由的,拿了一个水果带着姗姗走到旁边的阳台上,我把姗姗抱在腿上,问她:“宝贝,发生了什么事?”
姗姗抽噎着说她看上了玩具箱里面的一个红色的小梳子,拿起来玩玩后插在娃娃的头发上,冬冬看到拿在手里玩就再也不给回她了。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去换回这个梳子好吗?”将姗姗带回小朋友中间,拿其他玩具换回梳子,不一会儿,他们又热闹的玩在一起。
02
插图:电影《白兔糖》“宝贝,发生了什么事?”
就是这句平淡无奇的话,可以解决孩子的大多数情绪问题。
在和姗妈聊天的时候,我告诉她和姗姗沟通的过程。
其实,哭是一件好事,不舒服就哭出来,是对情绪的一种发泄,日常跟孩子沟通失望、难过、不开心等等这些情绪各自是什么感受,孩子更能经受挫折,相反,一味的要孩子“憋着”反而让她的情绪失调;
再就是,幼儿期的孩子,如果就在自己身边孩子哭了,尽量做到孩子一哭第一时间先去拥抱她;
然后再问原因,孩子知道你看到她的情绪了,无形中孩子的委屈、难过、愤怒等情绪就缓解了;
接着蹲下来或者把孩子抱在腿上,双方目视着聊完发生了什么事;
做完这一步,孩子的突发情绪就已经得到控制,接下来就是处理事情而已了。
03
插图:电影《白兔糖》6岁前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更别提去管理它了,作为爸妈,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却忽略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没有无缘无故的哭闹,我们这时要做的,就是接纳她此刻的情绪,用拥抱和注视告诉她,我看到你的情绪了,来,你可以慢慢告诉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些关于情绪的小游戏来带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孩子三岁时,开始和外界打交道时,提前和他玩抢夺玩具的游戏,带他认识什么是抢夺玩具,被抢后要怎样做,如果避免无意的抢夺别人的玩具。
因为他提前学习了这种行为,知道了这种行为的“不好”和“应对”,那当他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时,就不会手足无措,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应对自然就发挥出来了。
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都有其解决之道,我们多点观察、多点耐心,孩子会感受到的。(当然,想了解更针对自家娃小问题的应对方法,欢迎向我咨询。)
雯雯说
有个关于情绪的绘本《菲菲生气了》,是一本描写孩子如何调整自己消极情绪的绘本。推荐给大家,可以和小朋友亲子共读。
有兴趣看电子版的家长可以看第二条推送,我将绘本内的内容放了进去。
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泰戈尔这首诗描述的一样: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Tips:看后觉得内容有用,欢迎转发给你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