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家乡水
春日返乡,最令我感到惊讶和喜悦的是远离城市的偏野山村,乡亲们终于喝上了自来水。
自来水,这种拧开龙头就自动流出的水,在城市里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但对于偏远的乡村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一它标志着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家乡人民结束了饮用地表水的历史。这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
家乡属山地丘陵地带,民居散落,住户之间距离遥远,这给自来水管的铺设、集中供水带来极大困难。相比于乡村通公路,通自来水的难度更大些。如果把公路比作人体骨骼的话,自来水网则好比人的血管或神经网络,它必须延伸覆盖到每户人家。可以想见投入成本之大,建设施工之艰难。
在江南水乡,看似湖泊密布、河网纵横,不存在缺水问题,但是在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上,始终进展不大,尽管民居已经盖得越来越漂亮了,但饮水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肩挑手提、未经过滤处理的直饮状态。
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先民们都挖了大大小小的水塘,我们把这些水塘叫作"堰",通常三五户人家便拥有一口堰。堰,就好比城市自来水的水塔,它依靠江河补水、收集雨水的形式,把水集中存储起来,千万年来,保障着人类生活用水和畜类禽类生存用水,浇灌农田和菜地,使得人们得以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然而,这种原始古朴的供水方式,最大的缺陷是卫生问题难以保证。堰塘由于年代久远,造成水生动物植物众多,水中除了鱼类生存外,还是蚂蟥、蛇类、无数虫类以及各种微生物的繁育场所,尤其农药、化肥的残留物排入水塘,对水体的造成污染,如果直接饮用生水存在很大隐患。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进入梅雨季节或汛期后,补水量大增,堰塘里的水变得浑浊不堪,人们只有把明矾放入水缸,让水变得稍稍澄清一些后才能食用。
回想起在乡村饮用浑浊地表水的时光,我长期以来对"美不美,家乡水“这句谚语心存疑问。家乡的水真的美吗?仔细想想,其实也有它美的一面。
比如,堰塘是天然的免费的游泳池。进入夏季酷热难耐的季节,我们可以成天泡在水里解暑。小小水塘甚至培养了不少游泳健将。
还比如,堰塘也是免费的垂钓池。堰塘里生活着刁子鱼、鲫鱼、旁皮鱼各种野生鱼类,每年惊蜇雷响过后,就到了钓鱼的好时节,用堰塘里的水炖煮堰塘里的野生鱼,撒些青椒丝和小葱花,那是人间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最难忘的是盛夏季节,水中的甲鱼和乌龟会爬到堰塘边的杨树上晒太阳,如果眼疾手快,人们可以直接抓住它们。杨树的水中根须里,是小虾米的栖息之地,我们用一种叫作"推铛子"的捕鱼工具,一次可以捕获上百只小虾米。
再比如,堰塘还是水生植物的天堂,开春以后,水中荷花盛开,紧接着水面上会长满莲蓬、菱角,靠岸的浅水里会长出茭白、鸡头苞果,那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每到年关,专业的打鱼队伍会上门服务,他们使用先民流传下来的各种捕鱼工具,用手网打鱼,用拉网拉鱼,用丝网粘鱼,用鱼叉叉鱼,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大大小小的鲢鱼、草鱼、鲤鱼。对于一些淤塞严重的堰塘,人们会在冬天抽干里面的水,俗称“干堰",水快抽尽时鱼跃四起,一派迷人的丰收景象。
千万年来,堰塘就那么毫不起眼地在山间丘陵天然存在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依赖着它们,却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然而,正是那一方方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平凡至极的堰塘,以它储存着的并不洁净的水,养育了亿万计的人类。很多喝着堰塘水长大的人们,都羞于说起饮用堰塘水的岁月,仿佛堰塘水比自来水低了一等似的。事实上,两者唯一的差异,只不过在于洁净程度不同。也正是因为那洁净程度低的堰塘水,锻炼了农家子弟百毒不侵的肠胃,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水土不服、肠胃不适。他们的性情也一如家乡的堰塘,不矫情,不媚俗,甚至带着挥之不去的泥土气息,低调朴实地行走于人世间。
美不美,家乡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