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世纪哲学不知不觉已经一个月了,中世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找到了上帝,真理的基础就是上帝,今天在睡梦中突然听到了一个如春雷般响彻肺腑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声音,但是这样的体验真的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于是我第一次问自己,要不要学习信仰上帝,不过目前看来机缘还没有到。
中世纪的宇宙观长达一千多年,主要是把第二世纪出现的托勒密天文学,也就是以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观念跟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人对于宇宙的认识更有信心,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大哲学家。这样的观念再跟基督宗教的神学完全配合起来,也就是说人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往上提升就可以到达天国的领域,往下的话就会降到地狱的世界。人类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地狱的深处是魔鬼与罪人,中间经过炼狱山,最后到最高的天国。
人死之后,如果是完美的,就直接进入天堂,像很多殉教的烈士;他如果是恶人或是没有受洗或犯了重大罪过,死后就要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大多数人都在中间,没有太好也没有太坏,那怎么办呢?就到炼狱里面去,在炼狱里面的人就需要在世的亲友替他们祷告,替他们行善,这叫作“通功”(功劳互相通),有点像佛教所说的“回向”。
中世纪的宇宙观显然不太符合当时科学发展的需要。这种宇宙观最主要表现在但丁的《神曲》(Divina Commedia)里面,他的《神曲》就特别谈到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他把很多古代有名的学者,像我们所介绍过的伊壁鸠鲁学派安排在地狱里面,因为他们主张人的灵魂和身体一起消失;还有很多重要的哲学家,就因为在耶稣之前出现,没有机会受洗,也被放在地狱里面,所以地狱里面有些地方还算描写得比较友善,不会太可怕;然后其他人就按照他们本身的修炼进入炼狱或升入天堂。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它是从天主教的立场来设定一个人死后可能的遭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地狱篇里面,他在《地狱之门》的第三节里面就特别强调,进入此门者要放弃一切的希望。所以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这句话非常传神,可以表达宗教界对于人死之后的看法。
一般我们说交朋友要找三观一致的人,但是大多数人估计也不懂什么是宇宙观,宇宙观其实就人怎么看待生死问题的,我们中国人普遍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好像总感觉,人死了就死了,也没有什么灵魂,我们也一般不相信什么天堂地狱的说法,或者佛教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更相信百岁人生的说法,只要没有意外横祸,根据现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上延长人的寿命,身体里的器官老化了,可以做器官移植或者细胞修复,我们更多的是在想,我们怎么打发科技进步延长出来的漫长时间?如果延长出的生命只能体验痛苦,而无法感知幸福,那么延长出来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基于这样的思考,罗胖做出了创业的决定,因为任何人不能指望在60岁70岁以后,还能找到雇主去雇佣,还要去跟刚刚毕业的20岁年轻人争夺同一个岗位,所以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只能自己开公司,自己当老板,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基于宇宙观的思考,我觉得无论如何要学会一样生存技能,让自己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而能够更长久的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得很好。
网友评论